正文

歷史上的寵物(1)

讀書毀了我 作者:王強


記得孩提時代的一個初夏的正午,暖和的太陽下,雛雞販子草編的圍欄里一團團絨絨的、彩色的生命在飄動。我和弟弟每人挑選了自己最心愛的一只捧回了家中。然而,有一天在全家人出外散步的時候,它們相繼跳進了地板上盛水的臉盆之中。此后,我們的身邊再也沒有了那些調皮、不倦的吶喊,再也沒有了游動著的生命。那一夜,我和弟弟是哭著入睡的。雖然,我和心愛的小動物之間的聯(lián)系僅僅局限于幼年的這點記憶,但我卻很有興致閱讀并收集這方面的著述。因為,在動物文獻趣味盎然的背后,我總像是重新見到了、聽到了那久已喑啞了的兩團橙黃色的生命。

近來買到了一本知識性、趣味性并茂的小書:《第一部世界寵物史》(The First Pet History of the World)。著者康福特(David Comfort)是美國加州的一位獲獎小說家和動物愛好者。此書平裝本由紐約著名的Simon & Schuster于1994年推出,深得動物愛好者的青睞。此書以歷史為主線,匯集了對人類的文明產生過形塑作用的各類禽獸寵物的軼事軼聞,使人眼界大開,回味不盡。

何為寵物?據《牛津英語詞典》(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pet條釋義:凡家養(yǎng)或馴化的,為人寵愛、溺愛的任何動物即是寵物。在約翰遜博士(Dr. Johnson)的時代,pet一詞主要指馴羊,亦指乖嬌的孩子,相當于我們語言中指稱孩子的“寶貝”一意。該詞詞源不詳,初次使用是在16世紀的英語文獻中。然而,人類有意識地大規(guī)模馴化寵溺動物的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 000多年前。

古代幾大文明均是世界寵物文化的發(fā)祥地。在埃及,馴養(yǎng)的動物受到了最高規(guī)格的禮遇。貓戴著金耳環(huán),狗佩著銀項鏈。殺死狗或貓是沒有爭議的死罪。有一個羅馬士兵在底比斯殺死了一只貓,當地人憤怒地用亂棒擊斃了他。寵物壽終以后,主人必剃去眼眉,發(fā)涂爛泥,哭悼數日。有人甚至不惜破財求制寵物的木乃伊。他們在保證自己的寵物在另一世界中的位置的時候,也保證了他們自己的位置。希臘史家希羅多德記載過某湖區(qū)佩戴純金腳鏈的鱷魚。

人類寵愛動物的最初動因當是由于視動物為超自然的神界的使者,甚至就是神本身。由是,寵物的一舉一動都與它們周圍的人們的命運息息相關。這是許多動物迷信的根源。在巴比倫,一個人被狗尿濺及乃是件舉足輕重的事情。撒尿的若是黑狗或白狗,這意味著不祥將至;若是紅狗,則預告著幸福和前程。假如一個人目睹狗在交配,那么這提醒他身邊的女人不久將有外遇。中國文化中起源于商代的十二屬相,無疑是人和寵物的關系史上的重要一章。

人類寵愛動物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人們認為自己心愛的動物是他們生活中具有影響力的幫手和靈感的來源,有時甚至是他們性命的依托?!杜f約·民數記》中巴蘭和他的驢子的故事即是一例。1864年,當林肯看到寵物火雞“杰克”逍遙于白宮外的軍人投票站時,寫信給兒子說:“怎么你的火雞會在投票站?難道它去投票?”兒子回信對父親說:“不,它還沒有到投票的年紀?!绷_斯福與丘吉爾簽署《大西洋公約》之時,兩人的愛犬均在現(xiàn)場。寵物好主人之所好,惡主人之所惡,在許多微妙的場合發(fā)揮著微妙的作用。羅斯福的德國狼犬咬掉過英國首相麥克唐納的褲子,發(fā)泄了羅氏對麥氏的成見。“二戰(zhàn)”中,盟軍的信鴿、戰(zhàn)犬發(fā)揮了極大的作用,是勝利的無言分享者。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