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曾國藩:圣王們的游戲(4)

盜火與革命 作者:余世存


比較日本同時代的社會精英,如福澤諭吉們,致力于掉轉(zhuǎn)船頭,啟蒙同胞,“脫亞入歐”,曾國藩們本是我國數(shù)千年未有之奇變中做啟蒙的最佳人選。但曾卻寧愿沉默以保守某種清白,在鐵屋里享用圣王之威福,也不愿告訴國人真相,甚至不曾如老、孔、莊、韓那樣思救周文之弊。而這種啟蒙工作最終要人來做,曾不做,他的幕僚和朋友如郭嵩燾、馮桂芬、容閎們做得不如意,直到又一個世紀開始,到孫中山政治革命之后,陳獨秀、胡適、魯迅們才差強人意地從文化啟蒙的角度完成了對現(xiàn)代轉(zhuǎn)型的某種注解。這是歷史的悲劇,當然也是一種衰敗文化的宿命。

曾的面孔因此永遠是模糊的,連他的朋友、親人都難以猜透。這正是儒家文化到了極致處的表現(xiàn),所謂高深莫測謂之神圣,他們永遠不以最真實最本來的一面示人,永遠需要人來猜測他們的情感、意志和認知。據(jù)說曾的子弟兵們有擁戴之意,他卻寫下一句“倚天照?;o數(shù),高山流水心自知”來回應(yīng)大家。

這個圣王因此缺乏近代以來中國人最可寶貴的個體人格,缺乏“平易的物理和健康的人情”。他對平民大眾的心思欲望視而不見,也缺乏同情之理解。他的殘忍在中國的儒生中也是空前的。好些跟太平天國敵對的士紳也對曾國藩訓練的軍隊之殘暴留下了印象,如李圭說:“至官軍一面,則潰敗后之虜掠,或戰(zhàn)勝后之焚殺,尤屬耳不忍聞,目不忍睹,其慘毒實較賊又有過之無不及,余不欲言,余亦不敢言也?!睂幉ū徽碱I(lǐng)后,外國人感嘆:“寧波變成了一座死城,除了許多河道里充斥尸體,沒有任何跡象表明她曾擁有五十萬居民?!崩铠櫿碌热斯フ继K州,采用了騙降后殺降的手段,其欺瞞和屠殺之舉,使英國人戈登“深感恥辱和極度傷心”,發(fā)誓要消滅李。后來李鴻章對他進行安撫,他仍然持保留意見,拒絕接收朝廷賞給他的一萬兩銀子,他在朝廷的褒獎令背面寫了一段話:“由于攻占蘇州后所發(fā)生的情況,我不能接受任何標志皇帝陛下賞賜的東西?!?/p>

天京淪陷時,城里的太平軍只有一萬多人,其中還有幼天王等一部分人突圍出城?!皟蓮V老賊,紛紛搥城而出”。但是曾國藩上報說:曾國荃率所部在南京城內(nèi),“分段搜殺,三日之間斃賊共十余萬人。秦淮長河,尸首如麻?!本褪钦f,三天屠殺了十余萬南京居民。清人記載:“金陵之役,伏尸百萬,秦淮盡赤;號哭之聲,震動四野?!彼^伏尸百萬,除了戰(zhàn)死者,就是曾國藩在城內(nèi)外屠殺的平民?!巴钅霞敖瓕幐鲗伲腥巳庖韵嗍?,或數(shù)十里野無耕種,村無炊煙。”曾國藩的幕僚趙烈文在《能靜居士日記》中記載破城后七天時他所目睹的情形:“其老弱本地人民,不能挑擔,又無窖可挖者,盡遭殺死,沿街死尸十之九皆老者。其幼孩未滿二三歲者亦斫戮以為戲,匍匐道上。婦女四十歲以下者一人俱無,老者無不負傷,或十余刀,數(shù)十刀,哀號之聲,達于四遠,其亂如此,可為發(fā)指。”天京城攻陷后,城內(nèi)大火燃燒一周左右,大部分民房被毀。如此慘狀,以至于滿清朝廷認真討論,是否要把兩江總督、江蘇布政司的駐地移到揚州。曾的幕僚還說:“自湘軍平賊以來,南民如水日深,如火益熱”。直到湘軍攻破南京三十年后,城內(nèi)仍然蕭條,譚嗣同“頃來金陵,見滿地荒寒氣象”。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