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封信
Dear huang:
很早一陣子聽說,你的編輯在電梯里見到你就會哆嗦,覺得挺可笑的,后來聽說你把那一鍋都開掉了,就知道你又忍不住管編輯的事兒了。
改不了的一個習慣。
在好多人的眼里,你都是厲害的角色,公認的,我覺得那是因為聰明和“不講理”,在很多方面,你的聰明造就了你的專業(yè),即使在你不擅長的領域,不可否認,你的雜學和觸類旁通的本事很了不起,這是天生的。你對我說過,在這一行里,必須做一個PRO的混蛋才能如魚得水,這真他媽是條真理。所以,很多人會哆嗦,即便你在大多數(shù)時候都挺和善,甚至很可愛,但你同時又是做經濟出身,所以有著資本家的認識——沒有剩余價值等于沒價值。你的多重性有時真可怕。對于我來說,沒見過你罵娘的人不算見過你,害怕你罵娘的人不算了解你。好多人始終不明白,被罵還有機會,變聰明的機會。
你對于一件事情通常有自己的看法,不太容易改,因為事先就想好了,編輯方面除外,因為編輯對于你也是一愛好,一件事從愛好出發(fā)難免會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你又不肯做主編,你肯這市場又不肯,要是有本“i-D”給你做,同時又不耽誤你賣你的廣告,鬼才信你還會過問其他雜志的編輯意圖。你辦的iLook不是你喜歡的東西,是市場和廣告商們喜歡的,所以一面開心,一面不滿。三番兩次地忍不住嘗試,三番兩次地發(fā)狠不干,當有趣雜志的主編是個開心和新鮮的事,所以,最終還是要做一本,不是現(xiàn)在,但早晚得干。
某種意義上說,你的好奇心是一種變相的喜新厭舊,你喜歡建造一個,交給別人,再干新的。但是現(xiàn)在的條件不允許啊,你只能等著,還得樂呵呵地替你的這幾本雜志賣廣告,擦屁股,東跑西顛的,不亦樂乎。不知道你的名片上是不是時髦地印著“CEO”的“抬頭”,我覺得你應該印一個“首席打雜(張羅)官”我不知道怎么寫,你英文好,教我怎么拼。
其實,廣告這事情你不得不做,也是你的樂趣之一,累歸累,有成就感啊,如果說,做雜志內容是與天斗與地斗,那廣告就是與人斗了,老人家早就說過,“不如與人斗”,你辦公室的大環(huán)境中放了那么多語錄,是不是權當與自己共勉了。你是公司的活雷鋒。玩笑歸玩笑,但是iLook的廣告狀況的確好,替你高興。
說說你的最新作品《名牌世界·樂》,一本好玩兒的享樂雜志,詳細的、直接的、權威的、指南的,給中國人看的,剛開始的《樂》已經遠遠地超越了它的前身“BEIJING SCENE”,只是圖片還不夠十分精彩,但也夠使了,而你手中的雜志永遠是要改版的,當然是向著好的方向改,另外還有廣告的因素,你的口號是廣告商需要的就是我們想方設法要做到的,這對編輯來說有時是件痛苦的事情,你從56頁增到128頁,你要求有強大的信息量和實用性內容,包括具體的版式和文字的數(shù)量,每頁三千多字,你暗暗偷笑——這雜志出來一定好賣。
這是你性格特點的集中體現(xiàn),一方面,銷售絲毫不能放松,另一方面,內容上的事情經常又會讓你感興趣,心癢癢,反正你對一個好雜志應該具備什么心知肚明,經常想想就提出個新的意見,反正只要沒人能夠提出說服你的意見,這事通常就這么定了,再改說再改的,改了也就改了,在銷售上,你有非常完整的邏輯性和縝密性,連你自己都無法做出改變,但在編輯上有時就會變成一個你玩耍的宣泄口,不可否認,你把做內容本身當作一件極具游戲性的樂事,可以將你的聰明和敏感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兩方面不斷地交替,往往是開一會兒編輯會,定幾個好玩的內容或是否定幾個當時覺得不爽的內容,然后火急火燎地跑走——開廣告會去也。撂下大伙在原地瞠目結舌——按老大的路子改。
還是做本你最想做的東西吧,在你不關心銷售的情況下,你天生就是干雜志的,老看著不是辦法,無論如何。
You are big brother,大家聽你的。
Yours Ea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