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東亞唯一一個世界級大文豪——周樹人即魯迅先生,在推進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上可謂是不遺余力。
魯迅先生收藏的漢代石刻數(shù)量非常多,單單上海的藏品就裝了滿滿一大箱,留在北平住處的則更多了。他本想全部整理后拍成照片的,無奈數(shù)量實在太多,即便是拍照收集起來也很困難,一時半會兒也弄不完,這事情就一直拖了下來。如今也不知道這些藏品怎么樣了,然而毫無疑問,這些藏品在石刻領(lǐng)域里都極其珍貴。我想其中肯定有很多極具參考價值的,因此才更覺得這些東西就放在那兒蒙灰實在太可惜了。
此外,先生對新興版畫(也許這樣稱呼不太準確,與中國歷史悠久的古老版畫相對,我把當下正流行的德國和俄國等國的版畫稱作新興版畫)也很感興趣,特意大費周章從遙遠的德國、法國、英國、俄國、日本(先生對日本的浮世繪感興趣)等國家收集了許多作品。其中數(shù)德國和俄國的藏品最多,興許是這兩個國家的作品最容易收集吧。此外我還注意到德國一派的作品風格多屬豪放,而俄國一派則纖細,線條優(yōu)美,不同于前者給人的厚實感。我想這種差異有意無意地透露出先生性格的兩面性。
每次一有新的版畫到,先生總會拿給我看。而我也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對版畫燃起了興趣。有一天我對先生說:“先生,我想把您收藏的版畫拿給其他人瞧瞧,能把它們借給我嗎?我想開一個版畫展覽會?!痹捯魟偮洌壬托廊淮饝?,讓我給點兒時間他好好選幾幅,然后拿相框裱起來。我和他一拍即合,著手準備舉辦一個小型的世界版畫展覽會。
正好那陣子我在北四川路上的狄思威街角處租了上海供銷合作社的二樓用來進行日語的夜校培訓,于是就用這個教室做展覽會會場。先生準備了德國和俄國的大大小小的版畫作品共七十幅,全部用框裱好并編上號,下面用該國語言及中文標明作品對應的國家名字和作者名字,并制成目錄印刷成冊。展覽會預期舉辦兩天,安排在星期五和星期六。
據(jù)說在中國這是第一次有人舉辦版畫展覽會。在當時的上海,一共才四所美術(shù)學校。
終于等到展覽會開幕的那一天,日本方面對這次活動評價很高,反之中國方面前來參觀的人卻相對較少。這其中肯定有宣傳不到位的原因,然而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大概是由于許多人連版畫是什么都不太清楚。不過不管怎樣展覽會總算成功了。
事實上,不論是先生還是我都認為版畫需要的工具很簡單,一把刀加上一張木板片就夠了。只要有紙和墨,就會產(chǎn)生一種藝術(shù)。在中國,這種藝術(shù)比油畫和水彩畫更為普及。自古以來,也許應該說中國人骨子里就具備了鑒賞水墨畫的能力,因此有人認為這種黑與白的版畫同樣會受到國人的追捧??梢哉f第一次版畫展覽會也是這種觀點的表現(xiàn)。為期兩日的展覽會共吸引了四百多人前來參觀,不管怎樣都算得上是成功的。如果把這次展覽會視作一顆在中國藝術(shù)界的湖面里引起波紋的石子的話,那更稱得上是取得巨大的成功了。只不過當時我們并不知道。
先生決定復制一部名為《水泥》的小說中的一組插畫,特意找了商務印書館定做了珂羅版①兩百冊,放到我店里銷售。然而幾乎沒什么中國人來買,買的全是日本人。先生看到這種銷售情形多少有點兒沮喪,不過他仍然繼續(xù)從世界各地搜集著版畫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