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教育思想 3

大學之魂 作者:智效民


在這篇文章中,蔣夢麟還分析了中國社會進步應該采取的三項措施:一要改良起居;二要修筑道路,振興實業(yè);三要獎勵并推進學術。他認為前兩項屬于物質方面的改良,比如生活在臭水溝和豬圈的孩子,只能是“皮黃骨瘦,精神疲倦,做事委靡”;后一項則屬于精神領域的進步。

他說:“學術者,一國精神之所寄。學術衰,則精神?。痪竦?,則文明進步失主動力矣。故學術者,社會進化之基礎也。”(同上,第15—16 頁)但是,由于我國在學術方面歷來有漫無系統(tǒng)、重視應用、專重古文等弊病,致使學術研究不是出于興趣,而是為了應用。這種主次顛倒、源流混淆的做法,遏制了學術的創(chuàng)新能力。

為了進一步說明如何才能推動學術進步,他還用經商和做人作比: “夫對于金錢不忠實,不可以為商。對于行為不忠實,不可以為人。對于知識不忠實,其可以言學術乎?”(同上,第17 頁)因此,“欲求學術之發(fā)達,必先養(yǎng)成知識的忠實”。養(yǎng)成對知識的忠實,是做學問的最基本的要求。胡適所謂“有一分證據(jù),說一分話”,也是這個意思。在這篇文章的結尾,蔣夢麟總結道:“以正義為先導,以養(yǎng)成健全之個人進化的社會為后盾,張旗鳴鼓,勇猛前進,此即所謂為和平而戰(zhàn)也。戰(zhàn)而勝,則平民主義由是而生存,真正和平由是而永保。和平與教育之關系,如是如是。”(同上,第17—18 頁)

3. 職業(yè)與文化

蔣夢麟留學歸來,遇到中華職業(yè)教育社成立。倡導職業(yè)教育是當時很有影響的社會思潮之一,面對這一思潮,蔣夢麟非常冷靜。他認為職業(yè)教育固然需要,但如果以為除了職業(yè)教育之外就沒有其他教育,或者說所謂教育就是職業(yè)教育,那就大錯特錯了。

為了糾正這種錯誤認識,他寫了《教育與職業(yè)》《職業(yè)教育與自動主義》等文章。他指出:教育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國家有問題,故有國家教育。社會有問題,故有社會教育。個人有問題,故有個人教育。職業(yè)有問題,故有職業(yè)教育”。如果有關問題不能解決,那就是教育的失敗。從這個意義上說,所謂職業(yè)教育,不過是教人“操一技之長而藉以求適當之生活也”。但是,一個國家或一個社會在職業(yè)問題之外還有許多問題,它最終還需要通過文化教育來解決,這就是普通學校應該承擔的功能。因此職業(yè)教育并不是教育的全部,而是其中一部分。所以他認為:“學校非專為職業(yè)而設,舉學校而盡講職業(yè)教育,則偏矣。”(同上,第22—23 頁)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