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的演講者會控制自然產生的緊張感,讓它不致破壞自己的演講。事實上,他們通常會積極地看待“怯場”。這種感覺就像是運動員在大賽前的腎上腺素激增和娛樂明星參加正式演出前的彩排熱身所經歷的一樣。經驗豐富的演講者知道,這種最初的緊張感很快就會消失,而且很可能會轉化成積極的能量。盡管很多人在演講時都會感到害怕,但是多數(shù)人很快就能克服這種自然產生的焦慮感。這并不意味著你就此不再會感到緊張,而是說有經驗的人都懂得,緊張焦慮是人們正常的反應,只要采取方法避免其進一步加劇,就可將影響控制在最小范圍。幾乎每個人面對公眾演講都會有恐懼心理。那么就讓我們學習一下能有效克服這種緊張情緒的方法。
理解溝通焦慮
對演講的恐懼被稱為溝通焦慮(communicationapprehension, CA),指一個人對現(xiàn)時或預期的溝通行為感到害怕或焦慮的程度。溝通焦慮的癥狀包括失眠、擔心、演講前的種種不情愿,以及在演講過程中“易受干擾、思維離線”?!八季S離線”就意味著你不能集中精神全身心投入到向受眾傳遞訊息的任務中去,這樣反而會讓自己掌心出汗、兩腿哆嗦、嘴里發(fā)麻、舌頭不聽使喚,甚至口干舌燥好像到了撒哈拉。有一則笑話說:“演講者經??诟缮嘣铩⒄菩某睗?,只要把手伸到嘴里就都能得到緩解了?!?/p>
高度緊張的學生實際已經認定自己會失敗。
關于溝通焦慮我們還應該知道,高度緊張的學生實際已經認定自己會失敗。他們往往“缺乏對受眾的適應能力,想不起演講中的必要設備和輔助演講的各種工具,難以提出對演講有用的信息,以及對自己作為演講者的能力持懷疑態(tài)度”。另外,溝通焦慮與年齡、性別、綜合成績沒有相互關系,演講課上較緊張的學生往往“某些其他能力會相對較強”。
緩解焦慮
怎樣做才能幫助你減少演講前的焦慮感?有哪些想法、做法和事前的準備工作能讓你把注意力從自身轉移到你的訊息和受眾身上?接下來的六個方面能幫你建立自信、緩解演講焦慮。
1.舉止自信。行為可以改變態(tài)度。與人看齊,先要向人學習。你穿著正裝參加晚會,自然也就舉止得體。你希望盡情享受社交活動,當然也就玩得盡興。
對待演講也可以采取同樣的策略,把它看作一項普通的活動,告訴自己“講話要有自信”,這樣一來,即使你還沒有十足的把握,也能做得像模像樣。跟街頭扮酷、佯裝智者、模仿體育明星比起來,演講并沒有太大不同。你可以只當它是一次表演,要求自己滿懷自信地站到全班同學面前。我們的學生也給出了一些實用建議:大膽走到教室前面,好像整個教室都屬于你一個人,而所有的觀眾都崇拜你、熱切盼望你的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