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樹立寧靜心理形象 3

向曾國藩學領導藝術 作者:周玉柳


三是守一“坐”字訣,治理身體勞乏神疲之弊。曾國藩身體經常不好,有幾次竟然吐血。對自己身體的這種不良狀態(tài),他從兩個方面反省。從與父母的關系來說,他認為這是“斫喪父母之遺體”,就是說是損害父母生下他的身體,是“大不孝”;從作為一個領導者的角度而言,沒有好的身體,難以擔當大任。因此要求自己從靜養(yǎng)上下功夫,“舍靜坐更無下手處,能靜坐而天下之能事畢矣”,“惟有日日靜養(yǎng),節(jié)嗜欲、慎飲食、寡思慮而已”。對于靜坐養(yǎng)神養(yǎng)身曾國藩頗有體驗,他這樣描述:

細思神明則如日之升,身靜則如鼎之鎮(zhèn),此二語可守者也。惟心到靜極時,所謂未發(fā)之中,寂然不動之體,畢竟未體驗出真境來。意者只是閉藏之極,逗出一點生意來,如冬至一陽初動,時乎貞之固也,乃所以為元也;蜇之壞也,乃所以為啟也。谷之堅實也,乃所以為始播之種子也。然則不可以為種子者,不可謂之堅實之谷也。此中無滿腔生意,若萬物皆資始干我心者,不可謂之至靜之境也。然則靜極生陽,蓋一息點生物之仁心也。息息靜極,仁心不息,其參天兩地之至誠乎?顏子三月不違,亦可謂洗心退藏極靜中之真樂者矣。我輩求靜,欲異乎禪氏入定,冥然岡覺之旨,其必驗之此心,有所謂一陽初動,萬物資始者,庶可謂之靜極,可謂之未發(fā)之中,寂然不動之體也。

這既是一種養(yǎng)生的境界,在靜寂之中達到身心各個方面的和諧融洽;同時也是一種決策的過程,即領導者在思考問題時進入一種極其安靜的境界,從紛紜的事務中沉淀下去,探究事務的本源,找到解決的辦法。這種辦法就是“一陽初動,萬物資始”。

靜的修煉,給了曾國藩很大的好處,在江西戰(zhàn)場曾國藩“聞春風之怒號,則寸心焦慮;見賊船之上駛,則繞屋徘徊”,處在那樣的大風大浪之中,仍然能夠鎮(zhèn)定指揮,作出正確的決策,和這一段時間的反省修養(yǎng)不無關系。

曾國藩曾經在寫給曾國荃的信中坦陳自己有很重的名利心,但是長期以來,他能夠不斷反省,盡量減少自己的名利心。年輕的時候,曾國藩名利心比較重,一個重要的表現(xiàn)就是“每日游思,多半是要人說好”。有一天早晨,竟然“名心大動”,想要寫一部巨篇以“震炫舉世之耳目”。他希望別人說他的好話,以此獲得美譽。好友陳岱云想看一下《饋貧糧》,曾國藩“以雕蟲瑣瑣深閉固拒,不欲與之觀”,“一時掩著之情,自文固陋之情,巧言令色,種種叢集”,都是出于好名之心。一天和陳岱云去琉璃廠買紙,看到好紙,與人爭買,“若爭名爭利”。給人寫信,信中多夸贊之詞、親昵之語,是好名利之心在作怪。

對于名利的反省,曾國藩是很苛嚴的,認為“為人好名,可恥!”他分析自己“好名之意,又自謂比他人高一層,此名心之癥結于隱微者深也?!闭J為自己好名之心很重、很深,告誡自己“此心斷不可有”,反省“何時能拔此根株”?這種反省,對曾國藩來說是一件極其有價值與有意義的事情,他在朝野樹立了很好的聲譽,后來建功立業(yè),常??謶钟凇拔惶?,權太重,名太盛”,對于朝廷的重任幾次三番推辭,攻下金陵后立即遣散湘軍,要曾國荃回家養(yǎng)病,就是這種修養(yǎng)的結果。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