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guān)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話說李時珍剛要說話,忽然發(fā)現(xiàn)書桌上有一本書,急忙伸手去拿,柯玉井見了,大吃一驚。待李時珍將書拿起時,方見是自己抄書之作,不禁放下心來。
且說李時珍見柯玉井書上寫的全是一些稀奇醫(yī)案方,頓時忘了自己,看得如醉如癡,一時間不再言語,竟把柯玉井晾在一旁不提。
如今且說日本國宮室御醫(yī)高橋,只因給公主醫(yī)病,用錯藥方,依律該斬,然天皇念其曾有救駕之功,遂網(wǎng)開一面,令其到大明王國學醫(yī),然后回去將功補過,造?;适摇?/p>
高橋謝過天皇不殺之恩,備了船,日夜航行。行至第三日,不料狂風大作,海浪滔天,高橋所乘之船桅斷帆折,船翻人亡,只剩高橋一人奮力游向一孤島,才幸免于難。
又過了兩日,有大明漁船經(jīng)過,高橋精通中文,奮力呼救。漁船駛近,見是日本國人,以為是遇到了海盜,個個驚慌。正欲駛離,只聽高橋喊道:“我是日本國宮廷御醫(yī),現(xiàn)要前往大明拜師,請你們救救我!”漁船上的人聽了,這才停下來,其中一人道:“既是御醫(yī),何不將他救上來,也好給張老漢醫(yī)病。”原來那老漢因年事已高,加之多日出海,竟生病倒下,船上的漁民們正不知如何處理,那人的話得到其他人的響應,高橋才被搭救上船。
高橋上得船來,被人領(lǐng)著給張老漢看病,高橋診罷,從隨身所帶的藥箱里找出一些藥來煎了,然后給張老漢服下。一個時辰之后,張老漢出了一身汗,漸漸病退,眾人皆喜,視高橋為朋友,好酒招待。幾天之后,漁船準備返航,恰此時,一艘大船駛來,待近時,眾人看清,只見船舷及船首之上站著的竟是一群倭寇,那些倭寇個個面相兇惡,手持利刃。待大船剛一靠近漁船,倭寇們便迫不及待地跳上漁船行打劫之事。漁民們也不含糊,早已拿出兵器反擊。于是,一場惡戰(zhàn),直打得驚濤駭浪,日月無光。
約摸激戰(zhàn)兩個時辰,漁民們寡不敵眾,紛紛倒下,就連那張老漢也倒在血泊之中。倭寇們將漁船上財物洗劫一空,忽然發(fā)現(xiàn)船艙之中還藏著一人,且穿著日本國服裝,一問,方知是宮廷御醫(yī),于是,將其帶至大船,倭寇頭目“獨眼龍”令其專為同伙醫(yī)病。高橋一時脫身不得,無奈之下,只得委曲求全。
話說這一年,這一幫倭寇竄至南澳,殺人放火無惡不作,所到之處,店鋪關(guān)門,百姓流離失所。倭寇“獨眼龍”的名號令人心驚膽寒,就連那嗷嗷待哺的小娃娃聽了“獨眼龍”三個字也會立刻噤聲,睜大眼睛,惶恐不安。
大將軍戚繼光統(tǒng)軍掃寇,對“獨眼龍”卻也無可奈何,明軍一到,“獨眼龍”瞬間便會消失得無影無蹤;明軍一撤,“獨眼龍”便又興風作浪,令百姓苦不堪言。且說這日,明軍故意遠離,“獨眼龍”率眾倭寇沿水路突襲潮州城,不曾想,卻被戚繼光斷了后路,一場廝殺,眾倭寇死傷無數(shù),高橋見勢,乘機逃走。
高橋一口氣跑了大約十數(shù)里,此時,天色漸暗,忽然下起雨來,高橋遂在一農(nóng)戶院外的房檐下躲雨。躲了半日的雨,卻見那雨兒一時半會兒的停不了,就索性蹲下來。這一蹲下來,高橋忽然感到又饑又困,心道:“何不向這戶人家討口飯吃?”想到此,高橋重新站起,輕輕叩門,可敲了半晌,卻不見一點兒動靜,正自納悶,忽然一陣大風吹過,那門卻自己開了。高橋向里張望了一下,見院中無人,而上房的門同樣關(guān)閉著,就大著膽子走進去,站在上房門口,透過門隙向里觀望,這一望不要緊,直把高橋的七魂嚇走了五魂。只見正中房梁上直直地懸著一個人,眼睛大睜,雙手微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