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魯番城邊一個小飯館門口,豎著一根仿古的桿子,飄一面鋸齒狀的藍色酒旗,上書一個大大的“面”字。
一幫人高馬大的男人伴著火爐旁鼓風機呼呼的風聲和紅紅的火焰,吐嚕吐嚕地吃拉條子。拉條子是西北特有的一種面食,筋道、香辣,越吃越順溜。正吃著,維吾爾族大師傅掀開門簾從灶間出來,本打算喘口氣,卻突然眼睛一亮,止住了腳步,沖著男人當中塊頭最大的那個叫道:“哎喲,你不是那個——鳳凰衛(wèi)視的劉書記嗎?”話音未落,一雙油脂麻花的大手就拍到了劉長樂的肩膀上。
那一刻,劉長樂的眼眶真有點潮。“書記”可能是當?shù)厝诵哪恐泻芨呒壍淖鸱Q吧,在一個邊地小城,一個大師傅喜歡鳳凰衛(wèi)視并知道劉長樂是“當家的”,這比什么獎勵都更讓人提氣。
陳魯豫曾經(jīng)用她的幽默這樣調侃劉長樂:
在我們鳳凰,你基本上可以從一個人的身高“體重”身材規(guī)模判斷出他在公司的地位。凡是瘦骨嶙峋的,不外乎前臺Amy、秘書Lily和司機小D之類。反之,海拔高,噸位大的,至少也是個部門經(jīng)理。
以我為例,身高1.63~1.64m(高興時1.64m),體重則常年徘徊在43~45kg之間,BMI指數(shù)約為16,嚴重低于正常標準(BMI指數(shù)等于體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18.5~25為正常)。于是,你盡可以得出結論:我在鳳凰的大舞臺上,充其量不過是匪兵甲一名。
同理可推,如果你在鳳凰會館的走廊上看到一位膚色黝黑、身如鐵塔、面似彌勒佛的男子(請想象彌勒佛曬黑后戴金絲邊眼鏡的樣子),你盡可大膽迎上去問他:
“請問,您身高1米8,體重100公斤吧?”
然后,不等對方回答,只管握住他寬大綿厚的雙手,叫一聲:
“老板,我可見到您了!”
放心,你一定不會認錯人……
劉長樂常在這樣的調侃中出現(xiàn)在員工面前。
有一次《人物》雜志的女記者采訪他,稿子頗為寫實,說他“大大眼鏡,瞇瞇小眼,印堂發(fā)亮,耳垂面方,嗓音渾厚,彬彬有禮”,不知是奚落還是夸獎。劉長樂只好將計就計,提筆改動一字,把“瞇瞇小眼”改成了“瞇瞇細眼”,也算充分尊重他人的知識產權。
林語堂戲言,大師帶學生往往不是在課堂上,而是在沙龍里,抽著大煙斗閑聊,煙霧繚繞中就把學生熏陶出來了。
鳳凰衛(wèi)視熏陶人異曲同工,這群媒體人往往在正式正規(guī)的場合,不正式不正規(guī)地激發(fā)自己的想象力,沒大沒小,沒心沒肺,嘻嘻哈哈地就把想說的話說了,把想辦的事辦了。畢竟,幽默是心智健全的標志。
傳媒大師麥克盧漢說,在歡樂嬉戲中我們恢復了整體人的天性,而在工作和專業(yè)生活中,我們只能用上人的一部分天性。
與所有的企業(yè)頭頭一樣,劉長樂被公司里的人稱作“老板”。劉老板正式的頭銜是“鳳凰衛(wèi)視董事局主席、行政總裁”,一聽就不是大陸的叫法。大陸電視界習慣叫頭頭為“某臺”,不論正副。
但是,劉長樂這個所謂的老板一般不會吊個臉耍威嚴,也不會苦個臉裝憂患,講話也不愛玩深沉。記得在2008年的鳳凰節(jié)目總結大會上,鳳凰各路精英齊聚,豎著耳朵準備聆聽劉長樂的戰(zhàn)略大計,卻見他從口袋里摸出一封信念起來:
“親愛的樂樂,我天天看你們的節(jié)目?!?/p>
底下笑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