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80后會是好父母(1)

給孩子恰如其分的愛 作者:李子勛


李子勛:80后在教育子女方面,當然不太會像我們50~70年代媽媽這樣急功近利,希望孩子成為第一名,希望孩子成為哈佛女孩劉亦婷?,F(xiàn)在的社會有多元導(dǎo)向的方式,80后對自己的孩子更寬容一些,沒有哪一個孩子為了不學鋼琴把手切斷了或者不愛學習就跳樓了,因為80后天生就厭惡這些東西,他們不會再去拿這些折磨孩子。

主持人唐曉蕓:所以你對80后的孩子當父母還是很樂觀的。

李子勛:我很樂觀,我看過一些80后的年輕爸爸、媽媽,他們真的很可愛,只是不像70年代和60年代的媽媽那么依戀孩子。他們跟孩子有距離感,他們不會天天抱著孩子,他們會欣賞著他、陪著他們長大,但是他們不會過分地替代孩子,或者老為了孩子跟父母爭執(zhí)。我觀察過好幾對這種年輕的80后父母,我沒有覺得他們在養(yǎng)育問題上有太大的麻煩,反倒是給了孩子更大的空間。同樣80后有了孩子以后,姥姥、姥爺或者爺爺、奶奶又會回歸家庭,反倒充滿親情,顯得圓融。80后他們可能要實現(xiàn)自己的追求,但并不是說他們要懈怠對孩子的責任,幾乎沒有看到,現(xiàn)在遺棄孩子的很少。60年代、70年代的很多媽媽會把孩子扔了,現(xiàn)在相對少了一點,所以我不擔心。我相信未來一定比現(xiàn)在好,社會永遠是朝向美好發(fā)展的,人類不會倒退,所以一代創(chuàng)造的生活會比一代更好,像我們這代人小時候也是被罵大的,結(jié)果我們這代起來以后,整個社會還是變得美麗和富強,所以要相信未來。

主持人唐曉蕓:李老師給我們描繪出一個非常非常美好的藍圖,而且我們要充分地相信,不管是80后、90后還是00后,到2030年、2040年的時候,他們會成為這個社會主流的人群,而且我們要相信他們現(xiàn)在所獲得的這些教育和培養(yǎng),在未來屬于他們的社會里一定會發(fā)揮最美好的作用,我想這個對我們來講也是一種很好的認知方式,對于我們生活的質(zhì)量和整個社會的質(zhì)量提升,也是特別好的一種思維的模式。謝謝李老師!

( 殷智賢為中國人權(quán)基金會和諧家庭專項基金項目執(zhí)行人,《時尚家居》雜志主編。唐曉蕓為新浪教育頻道副主編。 ) 蔡敏莉:新家庭如何塑造人每個人的溝通方式都不一樣,這很容易影響到我們的婚姻生活、親子關(guān)系。要解決問題的話,只有一個辦法,就是每個人都改變讓自己很難受的姿勢,而且首先改變自己,不再去討好別人,也不再去指責別人,很好地去跟別人溝通。

——資深薩提亞導(dǎo)師、中國國際薩提亞學院創(chuàng)會會長 蔡敏莉女士蔡敏莉簡介:

資深薩提亞導(dǎo)師,中國國際薩提亞學院創(chuàng)會會長,香港薩提亞中心創(chuàng)辦人之一。

蔡老師自1987年開始,跟隨,Dr. Maria Gomori及Ms Jane Gerber等大師學習薩提亞家庭治療至今,并獲取認證資格。于1989年和合作伙伴創(chuàng)辦香港薩提亞中心及個性擴展小組;1994年創(chuàng)辦P. G. Seminars,專業(yè)籌辦及帶領(lǐng)不同類型成長小組;2003年由齊家邀請到北京帶領(lǐng)薩提亞模式工作坊。20年的專業(yè)學習及實踐,為薩提亞模式在中國的推廣做出突出貢獻。

主持人殷智賢:蔡老師的主要研究工作是從家庭系統(tǒng)的角度來治療成長中的創(chuàng)傷,幫助人重新認識并整合自我,從而建立更好的人際溝通。這次請蔡老師與我們大家分享的主題是新家庭如何塑造人。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