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lián)合國通過巴以分治的決議之前,巴勒斯坦的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就已經(jīng)開始暗地謀劃,通過各種渠道在全世界搜羅軍火,準備在英國人撤離后決一死戰(zhàn)。這一節(jié)描寫了猶太人運用各種關系和組織,從歐美大規(guī)模走私武器,甚至購買軍工業(yè)需要的機器零部件,偷運回巴勒斯坦后組建自己的軍工廠的經(jīng)歷。其中一個最為成功的案例是:花了200萬美元,以廢品的價格收購了組裝后價值7000萬美元的軍火設備。把75000個零部件組裝成功后,又把這些禁運品打散,重新分類、編號,進行不規(guī)律的混合,分裝在不同的箱子里,順利通過英國海關,運回巴勒斯坦后,再組建起自己的軍工業(yè)基礎?!?/p>
對于巴勒斯坦的猶太人而言,以戶·阿弗里爾在貝爾切里多大街20號的出現(xiàn),標志著斗爭進入了最新階段。這是生死攸關的階段——尋找武器捍衛(wèi)自己,如同尋找灌溉農(nóng)田的水源一樣殘酷。直到1936年,用來守衛(wèi)基布茲和駐防村莊的武器,都是從那些擊退搶掠者的阿拉伯人手里買來的五花八門的步槍。有一年,海法港口運來了一批拖拉機、壓路機、蒸汽鍋爐等貌似平常的貨物——那些機器的空腔和縫隙里都塞滿了武器彈藥——從而一舉結束了雜亂無章地采購武器的做法,開始了一個更為系統(tǒng)地裝備哈加納的時代。
干這樁買賣的,是一個前警察局探長,耶胡達·阿拉基(Yehuda Arazi),后來做了橘子出口商。他是個很有計謀的美男子,耍陰謀詭計的本領,和對漂亮女人的品味一樣高超。為了掩護在華沙總部的活動,他從公開拍賣的槌子下,把一個債務纏身的農(nóng)機商店店主解救了出來,并控制了這家商店。每周六,等到最后一名工人下班,阿拉基就和感激涕零的店主一起,拆卸花了一個星期組裝好的拖拉機和壓路機,塞滿武器后再把它們重新焊接好。經(jīng)過三年的拆卸、組裝,阿拉基這家小小的農(nóng)機商店,向巴勒斯坦走私了3000支步槍、226挺機槍、10000顆手榴彈、300萬發(fā)子彈,還有數(shù)百門迫擊炮,而他最引以為豪的,就是走私了三架小飛機。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后,哈加納開始了史上最不尋常的武器采購計劃??梢哉f,這是從1945年初夏的一個夜晚,在特拉維夫一家路邊的咖啡館開始的。那天晚上,哈伊姆·斯拉文尼(Haim Slavine)正在讀報,目光停留在一條華盛頓特區(qū)發(fā)來的電訊上面。該電訊說,美國軍工領域有70萬臺幾乎全新的機床,將在未來數(shù)月內(nèi)變成一堆廢鐵。斯拉文尼站了起來,回到家,向大衛(wèi)·本-古里安起草了一封信,信里寫道:擺在巴勒斯坦猶太人面前的,是歷史再也不會提供第二次的機遇。他強烈要求買下這些機器,并把它們偷運到巴勒斯坦,以此奠定現(xiàn)代軍火工業(yè)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