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的思考能力,
嚴密的邏輯判斷,
詳細的投資記錄,
是一個成熟投資者必不可少的三樣法寶。
從銀行理財產品說投資風險
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里有個老和尚,老和尚對小和尚說:“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
喂喂喂,水湄你是來寫文章的,還是來講幼兒睡前故事的啊?
對不起啊,重新來。
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里有個老和尚,老和尚對小和尚說:“廟里快要斷糧了,其實在后山有個山洞,山洞里有一棵人參果樹,500年一開花,500年一結果,你趕快去摘一個我們倆吃,吃完一輩子都不會餓了?!?/p>
于是小和尚弄了一個火把,鉆進黑漆漆的山洞,終于摸索著找到了人參果樹,哎呀不巧,500年沒到,人參果樹既沒開花也沒結果,不過小和尚摘了一些葉子,下山賣給了熊大官人,也換了好幾擔米吃。
喂喂喂,水湄你是來搗亂的吧,趕快寫正文。
好吧,正文就是,小和尚弄了一個火把,鉆進黑漆漆的山洞,終于摸索著找到了人參果樹,他的腦袋里只想著人參果樹,只想著填飽肚子,他的眼里只能看到人參果樹。可是,那個山洞其實是一個舊軍火庫,里面藏著的,是滿滿幾百桶的黑火藥,拿著火把進去,實在是危險。
那各位讀者是不是會問,呸,誰說不危險???這小和尚只是運氣好而已。
對啊,雖然小和尚安全地出來了,雖然你也安全地拿到理財產品的本金和收益了,但這是否就意味著,銀行理財產品就沒有風險了呢?
終于說到了銀行理財產品這件事,銀行理財產品是什么?號稱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對象,雖然有著這樣統(tǒng)一的名稱,其實不只是一樣產品,而是千奇百怪的各種投資組合。
簡單來說,所謂銀行理財產品,銀行僅僅負責對外募集資金,而投資行為是由銀行的各個合作伙伴完成的。這些合作伙伴可能是銀行集團內部的投資部門,也可能是合作的基金公司、保險公司、外匯公司,甚至是高利貸公司。
舉個例子來說,你家隔壁的王大爺,做你家鄰居二十幾年了,天天出門回家都打個照面,你覺得他挺值得信任的。有一天,王大爺來問你借錢,錢借得還不少,10萬。你問他:“借錢干嗎???”他回答說:“你管我拿錢干嗎啊,年底我連本帶息還給你不就行了嗎?”請問,雖然你對王大爺有一定的信任度,正如你對銀行有一定的信任度一樣,但是這錢你敢借嗎?
如果王大爺告訴你,這10萬元他用于買車,這款車正好最近打折,但他手上沒有現(xiàn)金,年底王大爺公司會發(fā)年終獎10萬元(王大爺?shù)墓菊嫱梁溃?,到時候他不但把10萬元還你,再付你5000元的利息。你了解到王大爺所在公司實力挺強的,5000元的利息也有一定的誘惑力,風險不大,所以你就把錢借給了王大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