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I的人類行為分析專家通過測試得出一個結論:人是愛講大話的動物,而且比自己所意識到的講的次數(shù)更多,平均每日人們最少說謊25次。
FBI社會心理學家費爾德曼說:“如果你問一般人說不說謊,他們通常會答:‘不,我從不講大話?!蛘哒f:‘只出于善意。’但如果你找一天細心觀察自己的行為,你會發(fā)現(xiàn)真相是另一回事?!?/p>
然而人們?yōu)槭裁磿f謊?說謊又是出于什么動機?在這一課堂,F(xiàn)BI將帶你一起去探尋人們說謊的原意及心理動機,了解這些,有助于你識破說謊者看似無懈可擊的謊言。就像FBI所信奉的一條格言一樣:一切真相,盡在掌握!
說謊源于人類欺騙的天性
與FBI共同參與研究的戴維·利文斯通·史密斯提出:人類的心智,是偉大的大自然陳列室中最令人驚嘆而最不易被了解的創(chuàng)造物,它包括一系列的情感與情緒、用語言表達思想的能力、制造工具的能力,以及計劃和說謊的能力。
可能很多人在看到這個觀點時,都會不由自主地發(fā)問:“這個有什么依據(jù)嗎?”
進化生物學告訴我們,只需觀察一下自然界,就可以發(fā)現(xiàn)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欺騙。病毒作為一種有機體,構造簡單到難以被當成“生物”,然而,就連病毒也會運用縝密的計謀欺騙宿主的免疫系統(tǒng)。這是不是也可類似推斷,在人類之前,生命就已經被設計成了具有欺騙性的生物?當人類出現(xiàn)之后,這種欺騙性也隨之被完美展現(xiàn)?
在大自然殘酷的競爭中,擅長欺騙的生物總比它們的對手生存得更好,繁衍得更順利,而繁衍正是進化的保證。比如變色龍,它們通常會改變自己的膚色從而融入背景。事實上,這種方法在其他生物身上也十分普遍,像寄生蟲、軟體動物、蜘蛛、魚類、兩棲類,甚至鳥類和哺乳類。甚至部分品種的烏賊可以改變身體表面的肌理紋路,甚至增生出其他部分,讓自己和周圍環(huán)境成為一體。
在非洲荒漠上,有一種叫生石花的植物,在不開花的干旱季節(jié),它們會把自己偽裝成各種顏色的卵石或碎石塊的樣子,有灰綠色的,有灰棕色的,連人都會上當,將它們當成石子采集。到了雨季,這些瞞天過海的生石花就會搖身一變,從石縫中開出了紅、白、黃各色艷麗的花朵,給荒漠帶來生機。等干旱的夏季再次來到的時候,這些仿佛會變魔術的生石花們就會再次變成一顆顆“石頭”,成功騙過食草動物的眼睛,保護自己生存下來。
普通生物都具有欺騙性,人類作為最高等的生物,是訓練有素的生存機器,欺騙的本能是天性。
700萬年前,我們的祖先——有智慧的猿人生活在等級分明的復雜社會組織里,極度復雜的社會,促使他們的智力發(fā)展,也讓他們學會玩弄不擇手段、虛張聲勢、心照不宣等社交手法,這些能力就是促使他們的認知迅速提升的“物競天擇”的動力。
自欺為何能夠深植于人類的心智?是因為它有助于我們和他人相處。自欺不僅可以減輕生活壓力,更重要的是還有助于我們去欺騙別人來獲取片刻乃至更長的輕松。現(xiàn)代社會生物學最重要的一個見解,就是看穿“自欺”其實是“欺人”的幫手——只有先讓自己看不清真相,我們才能完完全全地騙過別人。因此,就跟欺騙一樣,自欺也深植于人性的核心。
欺騙就如人類本性中的“灰姑娘”,它是人的天性,當然,大多時候沒有人愿意承認自己說了謊或者喜歡說謊。其實,欺騙是正常的、自然的,而且是普遍的,并不如一般人所想,是精神異?;虻赖聹S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