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自知遠不及左宗棠,索性讓其放手大干,自己拱手聽成而已。
左宗棠在湖南巡撫駱秉章幕府工作期間,以幕友身份實際掌理湖南全省軍政近六年時間,將湖南的各種事務不分巨細,都處理得井井有條,使本來比較貧弱的湖南一變而為“東南保障,天下倚屬”,在清王朝鎮(zhèn)壓太平天國的過程中發(fā)揮了非同尋常的作用。左宗棠本人也獲得了巨大聲譽,時人不僅有“國家不可一日無湖南,而湖南不可一日無宗棠”之語,而且連最高統(tǒng)治者咸豐皇帝見到兩湖人士或在兩湖做官的人,也總要打聽左宗棠的情況。對一個左宗棠如此評價和關注,可謂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可眾所周知,仕途艱險,爾虞我詐,沒有足夠的智謀與策略,根本無法生存。而直到中年才出山的左宗棠,更是與常人不同,他的經(jīng)歷更為坎坷。左宗棠性格耿直,脾氣火爆,容不得別人阿諛奉承,看不慣他人的溜須拍馬,但在官場,這樣的人是不好混的。正因為左宗棠這樣的行事風格,差點斷送了他的官場生涯。這位在湖南巡撫衙門獲得了巨大成功并稱得上是“良幕”的左師爺,到頭來不僅被湖廣總督官文劾為“劣幕”,還差點被“就地正法”。
湖北人樊燮擔任湖南永州鎮(zhèn)總兵,因為大肆貪污軍餉被匿名信告發(fā)。左宗棠看信后大怒,立馬差人下鄉(xiāng)調(diào)查,得知情況屬實之后,便慫恿巡撫駱秉章參劾樊燮,駱秉章自然是照辦??蛇@樊夑卻是駱秉章的頂頭上司、時任湖廣總督官文的心腹。他為了逃避逮捕歸案,變被動為主動,遂在湖廣總督官文、湖南布政使文格的唆使下,對左宗棠發(fā)動了反攻。他彈劾左氏兩大罪狀:一是湖南著名“劣幕”;二是湖南巡撫衙門是“一印兩官”。這兩大罪狀實為一個,而一個也夠殺頭了。意思是湖南巡撫里出個左宗棠,他越權干政,飛揚跋扈,巡撫的一顆大印,有兩個巡撫在用。
官文的彈劾更加陰狠,他雖明指左宗棠,實則暗指湖南地方已為漢人把持,一個師爺可以用巡撫大印,一個師爺可以不把總兵放在眼里。大權如此旁落,滿洲的江山可要變顏色了,即使太平軍被他們漢人滅掉,江山卻還是落到他們手中??!
對曾國藩等極不放心的咸豐帝一見官文上的奏折,立即起了疑心。咸豐帝閱奏后即頒下密旨,密旨中說:“如果左宗棠確有不法情事,可即就地正法?!惫傥囊炎笞谔难和洳龑Σ竟?,定為大辟(殺頭),從而釀成了一樁“波浪掀天”的大案。這就是有名的“樊燮事件”。
情況萬分緊急,得知消息的胡林翼、曾國藩、駱秉章等人一面紛紛上奏,密保左宗棠;一面飛馬京師,讓京中的郭嵩燾等人火速設法救援。郭嵩燾聞訊后即刻去找肅順的“西席”(即家庭教師)、湖南名士王運求救。王運與郭嵩燾商量,請侍讀學士潘祖蔭出面寫折營救。而潘祖蔭拯救左宗棠的奏折,成了當時的名折,不僅救了左宗棠,也使潘祖蔭出了名。他在給咸豐皇帝的奏折中說,“國家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左宗棠為人“賦性剛直,疾惡如仇……湖南地方上的惡官劣吏,因為滿足不了私利,就圖謀陷害”。 咸豐皇帝看了潘祖蔭的奏折后,主意拿不定,便讓肅順奏陳己見。肅順奏道:“聽說左宗棠在駱秉章幕中籌劃軍謀,迭著成效。駱秉章之功,皆左宗棠之功。人才難得,自然應當愛惜。請皇上將中外保薦各疏密寄官文,著他重新考慮。”咸豐皇帝采納了肅順的意見,并開始打算重用左宗棠了。左宗棠也因此因禍得福。
事后人們稱頌這個奏折可傳頌千古,尤其“國家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被稱為千古佳句,有此兩句話,千萬稱贊左宗棠的話,都顯得多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