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祖若蒙的《誰動了我青春》3

誰動了我青春 作者:祖若蒙


其三,回溯逝去的青春與回望過往的歷史都是作者的著力之處,但在“個人”與“體制”的內(nèi)在的扭結中更見反思的用意。作品是由35歲時的“我”,回溯九十年代初的中學時期往事開始敘事的?!拔摇保ㄌK天)對自己的中學時代的生活所以難以忘懷,既是因為青春成長中的個人恩怨刻骨銘心,更是因為美好的理想與自由的心性與刻板又教條的教育現(xiàn)實的激烈碰撞讓人義憤難平。以分數(shù)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的學校教育,已經(jīng)讓人難以接受;“我們的老師和家長們高舉體制的大旗,把我們裹在其中連氣都喘不過來”;在“人生軌跡”已“被規(guī)劃”之后,“我們早已沒有了自我”。由于這種情緒的累積,也由于看不慣“體制”的蠻橫無理,在小王老師遭到學校領導的不公平的對待與強制性的處理時,高三四班全體學生集體去操場靜坐表示抗議,之后又在小王老師的最后一堂英語課上,集體用英語朗誦馬丁·路德·金的名篇《我有一個夢想》;而已經(jīng)參軍的房小磊在課堂上關于小王老師幫助自己改變命運的現(xiàn)身說法,更把現(xiàn)場的氣氛推向了高潮。人們由此也看到,同學們團結一致的集體性的“精神爆發(fā)”,是因為小王老師“以人為本”的人格感染與精神感召。作品由“最后一課”這樣一個亮點,既張揚了小王老師、桑老師等人的改革精神,宣泄了同學們壓抑不住的斗爭情緒,更體現(xiàn)了作者對于教育的深切憂患意識與強烈的批判意蘊。這樣出彩的一筆,也使蘇天那看似過于憂郁的青春,終于釋放出了一抹耀人的亮光。

在作品具體的藝術描寫之中,祖若蒙也有許多可圈可點之處,值得我們予以注意。比如,以精準、渾樸又內(nèi)含幽默的文字,來表達細切而微妙的感覺;以對峙、對打等小細節(jié),來突顯人物的行為、狀態(tài)與心性,等等。這些豐盈的材料與多樣的“作料”,都使作品平添了一種令人疾讀的可讀性。他還擅長營造符號性的藝術意向,以使故事添加傳奇性,作品富于詩意化。如在永遠失去心愛的唐淼之后,蘇天總把裝有唐淼寫給自己的紙條的牛皮紙袋“永遠帶在身邊”,因為那些寫有“豬,我想你了,好想你!”的紙條,是唐淼留給他的最快樂也最寶貴的紀念與記憶。還有作品里幾次出現(xiàn)的“誰動了我青春”的感覺描述,那其實就是對自由的渴望的一種幻象,對理想的向往的一種徜徉;那個“也許”,也是既埋設了一種不確定性,又寄寓了一種可能性。而這些饒有意味的意向,不僅很引人思忖,而且也啟人遐想。

由《誰動了我青春》這部作品的閱讀與解讀,我走近了它的作者祖若蒙,也喜歡上80后中的“這一個”。這是一個在生活積累與藝術儲備上都自有所長又恰到火候的寫作者,也是既拍打著也超越著包括我和祖闊在內(nèi)的文學“前浪”們的不可小視的“后浪”;以他現(xiàn)在這種超凡又超好狀態(tài)發(fā)展下去,他的文學前途真的無可限量。

我看好他!

2011年9月26日晚于北京朝內(nèi)

誰動了我青春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