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序:母語(1)

越過重洋越過山 作者:謝青桐


縱使科迪勒拉山系綿延壯美,阿爾卑斯雪山宛如童話,看到她們時,只有感動,沒有激動,沒有看到黃山和泰山時的激動,因?yàn)樯硇牡母翟诖送练潜送?。這種感言決不矯情,也不虛偽。倚在黃山的蒼松下,你閉目冥想的是云海中的詩行,你不會在云海中迷失,你記得山下的方向,哪里是宣州紙,哪里是績溪硯,興安江的竹筏如何順流直下,濕潤的晨霧里能隱約分辨徽州商人昔日遠(yuǎn)行的古道。你和你兒時的伙伴坐在山澗的涼亭里,談妙筆生花,飲毛峰新茶。很多年來,這幅畫卷一直被我攜帶到所有的地方,即使畫軸是那樣沉重,也被我卷在隨身的包里,害怕在任何時刻丟失。

有一次在舊金山市區(qū)攔了輛出租車到硅谷去會朋友。剛上車時覺得那司機(jī)英語的歐域口音很重,但猜不出是哪里人。偶然注意到一個細(xì)節(jié),他脖子上掛的銀墜上刻著“佛羅倫薩”的字母,有米開朗琪羅雕塑的圖案。他打開車上的CD播放機(jī),一路上,意大利歌劇不絕于耳,一曲接著一曲。他似乎有些歉意地看著我,笑著問我是不是不喜歡聽。談話間,知道他確實(shí)是意大利人,而且來自佛羅倫薩。我們攀談得極其愉快,當(dāng)?shù)弥以谀且郧霸?jīng)訪問過他的家鄉(xiāng)時,他一把握住我的手,詢問我對佛羅倫薩的種種印象。到達(dá)目的地時,他從車的后備箱里拿出一小瓶葡萄酒送我,并又一次握緊我的手說:“記住,伙計,意大利的葡萄酒比法國的好。”自20多歲移民美國,30年過去了,他對自己是意大利人的認(rèn)同遠(yuǎn)遠(yuǎn)超過是美國人的認(rèn)同,他說他睡夢里最多的場景總是祖父的葡萄園。

我又想起那個來中國教書的西班牙朋友貢扎勒,他大約15歲時離開西班牙去挪威念高中,然后又到英國倫敦讀大學(xué)和工作,他生命中成長的最關(guān)鍵的年月是在盎格魯撒格遜和日耳曼文化中度過的。也許你會認(rèn)為,這個年輕人將會是全球化時代的“新新人類”,可他會斬釘截鐵地告訴你,他是西班牙人。無論身在哪里,他都始終捍衛(wèi)著自己是一個真正的西班牙人的信念。在這個全球化的世界上無論經(jīng)歷多少種文化的交相感染,他的性格、信念、風(fēng)范、氣息始終和佛朗明戈舞的熱情、歡躍、血性一脈相連的。

在世界上許多大城市,那些多種文化大融合的多元化地區(qū),依然可以看到不同的民族、文化圈的居民自然形成的獨(dú)立居住社區(qū),中國城、希臘村、德國社區(qū)、印度社區(qū)、阿拉伯區(qū)、泰國街、西班牙鎮(zhèn),在各自的社區(qū)里,可以買到來自母語國的許多食品和工藝品,一些傳統(tǒng)習(xí)俗與風(fēng)尚也在這里得以沿襲。日本人可以在他們社區(qū)附近的日本餐館里吃到地道的壽司,墻上的富士山和櫻花壁畫、侍者穿的和服以及日式的座位包廂,都讓你誤以為身處東京的某個餐廳。中國人可以在春節(jié)時到中國城觀看騰龍舞獅的喧鬧盛景和高懸的紅燈籠,中秋臨近時月餅的香味也一樣飄滿了唐人街。在異鄉(xiāng)的天宇下,在西式建筑群組成的都市街區(qū)里,那些精心保留的東方節(jié)目很像文化孤島上的自娛自樂的儀式,有些寂寥,有些尷尬,但它們存在著,勾起對故鄉(xiāng)的回憶,對母語的懷念。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