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冷月飄風(fēng):策士張儀》 欺楚(1)

冷月飄風(fēng):策士張儀(“說春秋道戰(zhàn)國”系列歷史小說) 作者:吳禮權(quán)


張儀不僅善于處理與楚國大臣們的關(guān)系,常常為其排糾解紛,甚得大家的歡心,使得楚王之朝皆大歡喜,一團和氣;而且張儀還特別善于揣摸楚懷王的心理,常常讓楚懷王感到非常舒心。于是,在楚為相才及半年,楚懷王差不多就將他視為心腹之臣了。

就在此時,秦惠王因為山東形勢突變,覺得再讓張儀相楚,沒有必要了,必須立即召回張儀重新商討對策。

原來,韓相公仲在前年秦伐韓時,主張韓與秦合,勸韓宣惠王不要輕信楚國虛言相救之言。韓宣惠王不聽,結(jié)果,韓與秦硬戰(zhàn)到底,而楚兵遲遲不到,韓師大敗。于是,公仲一氣之下,離開了韓國,到了齊國為相。

公仲至齊后,分析了秦國伐韓成功后,又與魏王會于臨晉,又派秦相張儀相楚等一系列動作,認為秦合韓、魏、楚而“連橫”的意圖非常清楚了,原來的秦、齊之盟事實上已經(jīng)解體了。現(xiàn)在不是秦、齊聯(lián)盟的問題,而是秦合韓、魏、楚,意欲“連橫”而伐齊的問題逼近了。

當(dāng)公仲將自己對天下大勢分析的結(jié)果,向齊湣王稟告后,齊湣王頗以為然。于是,齊國在張儀還在楚國為相時,公仲便暗中遣人聯(lián)絡(luò)楚國,開始了聯(lián)合楚國的外交動作。

就是在此背景下,在楚為相不及一年的張儀,于周赧王二年(公元前313年)十二月底,奉召回到了秦都咸陽。

張儀一回到咸陽,楚國使臣景鯉聞之,立即向秦惠王提出,自己也要回楚國了。秦惠王很賞識景鯉之才,原來提出要他來秦,就有留下他為秦所用之意。當(dāng)景鯉見張儀回秦,而提出回楚的要求時,秦惠王就含糊其詞,既沒有明確說不允,也沒有明確說答應(yīng)。

這時,張儀聞之,遂乘機諫說秦惠王道:

“景鯉,乃楚王之所甚愛者,大王不如留之以市地?!?/p>

秦惠王一聽,先是一驚,后是一喜。驚的是,兩國交換使者,怎么好扣他國之使,而脅迫他國以地交換使者呢?秦國是大國,這種事似乎做不出。喜的是,張儀這個主意,雖然有些過份,但確實是一個無賴而有效地要脅楚國的妙計。

張儀見秦惠王不吱聲,遂又進一步說道:

“楚王聽,則不用兵而得地;楚王不聽,則殺景鯉。此乃萬全之策也?!?/p>

秦惠王聽完,沒有表態(tài),但是也沒答允景鯉離秦回楚之請,就這樣拖著。

卻說景鯉自提出回楚的要求后,三天都沒有得到秦惠王明確的答復(fù)。于是,急了。便決定顯示一下自己辯士的本色,入見秦惠王而說之。

秦惠王見了景鯉,知其意,但卻裝糊涂地問道:

“先生今日入見寡人,有何見教?”

景鯉不愧是辯士出身,并不就事論事地回答秦惠王,而是按照自己的意思,直搗問題的本質(zhì),直入主旨道:

“大王之留臣,其意乃在得楚國之地也。”

秦惠王一聽,不禁大驚失色,但心底卻是非常敬佩景鯉,他竟早已知道自己與張儀的計謀了。

雖然被景鯉說破了底細,但秦惠王卻并不認帳,遂反問道:

“何以言之?”

景鯉并不想直接回答,繼續(xù)按照自己的思路說道:

“臣以為大王之所為,必失信于天下,欲得楚地而不能也。臣之來秦,乃為結(jié)秦、楚之好。臣至秦,聞齊、魏皆欲割地以事秦。所以然者,以秦、楚為昆弟之國也。今大王留臣,是示天下:秦、楚之交絕也。如是,秦何以取信于齊、魏二鄰?秦失信于天下,陷己于不義,必孤而無援也。楚知秦孤,必不與秦地。楚外交諸侯以圖秦,則大王之國必危矣!故臣以為,大王不如使臣歸楚也?!?/p>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