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這一矛盾引發(fā)的幾個關鍵問題進行處理。答案產(chǎn)生了一個針對該矛盾的科學解決方案,對那些從事求生訓練的人來說也是一項挑戰(zhàn)。我將利用囚禁體驗對該問題進行重點研究。
被俘后的典型反應該是什么樣的?被擄后,共性反應包括開始時的驚恐、懷疑、否定現(xiàn)實、感到脆弱和無助。接下來幾個小時或幾天后,顯現(xiàn)出憤怒和沮喪,自我拷問“憑什么是我”?他們經(jīng)常安慰自己的話包括,“如果我能逃出去,我會變得更強”,或者“我將把我的一生奉獻給這項崇高的事業(yè)”等等。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的自尊在與囚禁的徒勞抗爭中慢慢被侵蝕掉。通常超過6個月后,原本憤怒和沮喪的情緒開始變得順從,不那么極端了。俘虜會在活著的每一天努力生存。被俘后的反應會受以下因素影響:(1)文化背景;(2)關押的時間;(3)被拷問的強度;(4)其他俘虜?shù)闹С趾蛶椭?;?)先天傾向;(6)執(zhí)行危險任務之初就進行了心理暗示;(7)成熟度;(8)個人的價值體系;(9)被捕前家庭關系良好狀況。俘虜們會迫不及待地利用上述資源來應對威脅。
俘虜們最常用的應對策略是什么?可以通過被俘人員的口供以及求生者的第一手資料確認這些信息。囚禁剛開始,每個人會努力保持鎮(zhèn)定并安慰自己囚禁馬上就會結束,他們通過睡覺來逃避自己的真實境況,大多數(shù)人會陷入與獲救有關的“神奇想象”,一旦救援發(fā)生就意味著“全結束了”。他們常常幻想關押他們的人認識到了錯誤并將他們釋放。隨著時間的推移,求生者身上會自發(fā)產(chǎn)生一些控制和預測意識,他們會努力與其他俘虜進行溝通,進行身體恢復訓練,恢復生活規(guī)律。他們通過共同的宗教信仰和家庭觀念融為一體。當俘虜們聚在一起時,就能發(fā)展成為一個強大的群體。對于那些可能進入該群體的求生者而言,盡管有可能成為被拷問的對象,但內(nèi)心會有一份“正義”感。
為了進一步強化自己對形勢的控制力,俘虜們會積極體驗被俘前的角色。無論是否有必要,他們都會通過想象或者行動來不斷提醒自己作為人的價值。他們會不厭其煩地去為其他俘虜提供急救和安慰。他們會做好日常生活安排,建立“夢想家園”,回顧過去為爭取控制感和個人價值而完成的訓練。他們也經(jīng)常會緬懷過去那些令人愉快的經(jīng)歷。大多數(shù)俘虜學會了在回憶與家人和親人共度美好時光的時候不受不良情緒的影響,他們甚至會在一個特定的時間段內(nèi)回憶與家人在一起的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