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樹本就難得,這一片山谷,怕不得有上萬株吧?”謝云流也忍不住道,“誰會花那么大力氣,栽如此多的楓樹?”
老黃嘆了口氣,道:“夏去秋來,楓葉好看么?”
“好看啊,”重茂道,“由綠而黃,落地而紅,好看得緊,父——咳咳……聽說當(dāng)今天子就很喜歡楓葉?!?/p>
“當(dāng)今天子圣明,”老黃微微抱拳一舉,道,“但有一人,喜歡繁花紅葉,卻是千百年來人所罕比的,卻不知二位可知?”
謝云流皺緊眉頭。他從小所學(xué)的皆是武學(xué)、道藏,于歷史、人物實在知之甚少。重茂微一沉吟,忽然一拍桌子,道:“?。∈橇?!是隋文帝的兒子,煬帝楊廣!”
老黃罕見地長嘆一聲,道:“可不是么!”
楓華谷位在長安城外六十里處,原不過一處寂寂無聞的貧瘠山谷。前隋大業(yè)六年,煬帝欲伐高麗,在華山腳下檢閱天下士馬,彼時應(yīng)征而至的天下軍民共十道六十四萬人,自漢武帝以降,天下軍馬莫此為甚。
煬帝性好奢華,但彼時楓華谷卻已被其父修建長安城而砍伐一空,以楊堅之性,又如何能容忍在一片荒蕪中接見天下士卒?于是便下詔令各路進(jìn)京人馬皆獻(xiàn)樹種一株,帶至行在栽種。煬帝好五彩花木,天下誰人不知?于是六十萬軍民帶來的,竟然不約而同都是葉脈殷紅的楓樹。
煬帝自然大喜,便令盡數(shù)種植在行宮所在的山谷中,數(shù)十余萬株樹木繁盛如古來之森,遮天蔽日,連同周圍六山十一谷都統(tǒng)統(tǒng)種植上了楓樹。
新移植的楓樹,沒有那么快開枝散葉。數(shù)年之后,大業(yè)八年,煬帝率軍出征高麗,數(shù)十萬大軍滾湯潑雪一般喪失在冰寒北方,當(dāng)日植樹之人,沒有一人見到谷中楓樹的長成。
而始作俑者煬帝,自高麗敗后就偏安于東都,任憑天下大亂,不聞也不問,再也沒有回過長安。當(dāng)大業(yè)十四年,他在東都行宮里被宇文化及用腰帶慢慢勒死之時,這片山谷中的楓樹已巍然成林,殷紅一片,恰如煬帝那垂死眼中望見的血色。
時去歲來,滄海已化桑田,百余年來,被稱為“楓華谷”的這片山谷,已成連接盛京長安與東都洛陽之間的一條必經(jīng)之路。自高祖、太宗年代起,帝輿逐年經(jīng)過此谷往來兩京,谷的左右,還分布有拱衛(wèi)京師的天策軍營,此乃距離長安最遠(yuǎn)的一處天策營地,正是自高宗時代以來聞名遐邇,一直是天策軍首腦所在的天策北營,。煬帝自稱千古帝王第一人,雖然貽笑大方,但其人還是頗具眼光,今日的天策營地便建在他昔日行在之所,位于湖邊高岸,居高臨下,易守難攻,只需在營地上登高望遠(yuǎn),整個楓華谷東西走廊都在目前,確是難得的要地。
“……所以論起煬帝,眼光、氣魄、能力,那確是數(shù)百年來一等一的人物,只比他老子楊堅差上那么一點兒,”老黃說完,嘆息一聲,“也就只有這樣的人物,糟蹋起他老子千古難得的基業(yè),才如此得心應(yīng)手,咳,隋由極盛而至滅,可不就像這楓葉一樣,待得紅盡,已是凜冬,再好看的葉子,也得腐朽化泥了?!?/p>
謝、李二人都未曾聽過這樣的故事,一時都聽得癡了。過了好久,忽地遠(yuǎn)遠(yuǎn)的一聲馬匹嘶鳴,打破了溪谷中的寂靜,三個人才同時回過神來。
老黃笑道:“瞧瞧,我給二位爺講些什么呢!咱們大唐國,自高祖、太宗以來,都是賢明當(dāng)國,再不會出這些妖孽的。咳咳!該死的小黃,給二位爺?shù)拿嫦潞脹]有!”后一句卻是沖著廚下喊的。
那小黃含糊地答應(yīng)了一聲,卻也沒見端什么東西出來。老黃用蒲扇起勁地給二人扇了幾下,道:“怠慢了,怠慢了,我這就去催催看——這死東西,又懶又笨,趕明兒老子讓大黃來下廚,你給老子滾門口看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