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中黃土長王氣(二)

深度行走 作者:陳傳意


1974年1月29日,臨潼西楊村打井農民,掘出幾個陶制人頭及軀體殘片,復原武士俑,隨后又發(fā)掘出青銅兵器,一戈刻“五年相邦呂不韋造”。由此,揭開一個埋葬地下兩千多年的地下王國。

1974年7月15日,數(shù)千尊兵馬俑和數(shù)十輛戰(zhàn)車在西楊村重見天日。陣容浩浩蕩蕩,一種馳騁疆場的威勢向人襲來??忧岸?,橫排三列三百零四件武士俑,除三個將軍俑外均為身著戰(zhàn)袍、手執(zhí)弓箭的軍卒。應為開戰(zhàn)瞬間,萬箭齊發(fā),迫使敵人臨戰(zhàn)亂陣。九個過洞排滿簇擁戰(zhàn)車的鎧甲俑,為作戰(zhàn)主力。而軍陣南北兩旁披鎧執(zhí)弩的武士俑,就是方陣兩翼。俑群后橫列三排甲士,背對主力,與兩翼共同阻敵攔截或包抄。這就是煊赫一號坑,集中攻防戰(zhàn)術。秦始皇深知,軍隊乃國家政權支柱,必須將這樣一支所向披靡、勇往直前的軍隊,部署地下護衛(wèi)。

這些將士俑個性鮮明,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無一雷同。連鞋底針腳、鎧甲編綴、掌面生命線,都雕刻得那么嚴謹、細致與傳神。有蓬勃少年,也有持重老兵;有的面帶微笑,也有布滿憂絲;有自信,也有悲觀?;騺碜灾性騺碜赃吔?。無不透露各自不同身世,不同心事。如今,依然可感兩千多年前他們清晰的呼吸、跳動的心臟與男兒的血性。

這個雄壯無比的軍陣,固若金湯,淋漓盡致地體現(xiàn)了秦王朝跨越時空的軍事戰(zhàn)略、戰(zhàn)術思想與軍隊素養(yǎng)。戰(zhàn)爭一開始,陣前弓弩手先行放弩,穿堅摧銳。一號坑步兵主力乘機推進,而車騎避敵正面,襲敵側翼。步兵將隊形散開和車騎圍敵、殲滅。兵馬俑群面東,正是六國所在方位。如六國君主在地下反叛,那么,秦始皇將斷然指揮這支軍隊將其摧毀。

1980年10月,考古學家在秦陵封土西側發(fā)現(xiàn)震驚世界的銅車馬,是20世紀世界考古史上首次發(fā)現(xiàn)的最大青銅器,總重量達1243公斤。工藝技術無與倫比,冶金鑄造水平卓越,目前出土的同時代任何青銅器都望塵莫及。應是高級臣僚專用,始皇本人所乘一定比這車更奢華。秦始皇喜歡出巡,在另一世界,仍要威風凜凜,車隊要絕對壯觀。

作為地下總裁,秦始皇又在什么地方處理朝政?秦陵占據(jù)五十六平方公里,面積相當七十八個北京故宮,封土外有內外城墻。兵馬俑只是冰山一角,核心地宮,必然規(guī)??涨?,奢靡無比。司馬遷在《 史記 》中描述:“穿三泉,下銅而致,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滿之。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 漢書 》則說:“已深已極,深極不可入。”“被以珠玉,飾以翡翠。”考古學家王學理據(jù)此推斷,地宮應是長方形豎穴墓坑,樓閣亭榭,錯落有致。宮頂鑲嵌明珠日月星辰,棺槨面東,安放在奔涌江河湖海的九州大地上。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