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少壯不努力,老死在內(nèi)地”(1)

世界是對的,你也是 作者:蔣碩


這句話一度在微博、微信走紅,又被頻繁用作簽名,像眾多網(wǎng)絡(luò)流行語一樣,出處不詳,又有許多續(xù)貂。乍看之下,它惡毒又精辟,勝過歷代英豪的身世怨嘆,又可激勵旁人后人。可讀多幾遍,發(fā)覺這句子預(yù)支了放棄,原本應(yīng)該到老死那天——也不使用的放棄。

我在內(nèi)地,想來這書的大部分讀者也在。這片奇異大陸,養(yǎng)成馬云與熊培云,也有秦火火或郭美美,小悅悅和許皓博(后兩位僅作短暫停留),當然也有緬懷少壯深恨出身的諸位。國家是空間意義上的世界(當然,只是一部分),時代是時間意義上的。我以及我之前的每一代,接受的教育中從不包括“選擇”,但為了這句話,不妨觀察假設(shè),若我們努力,可以死在——活在——心理舒適度更高地活在——哪里。

香港的拒絕

不再追剿“背奶”之后,香港又開始限制“背米”。盡管網(wǎng)絡(luò)評價這是有違自由港使命的愚昧舉動,但香港市民不管。之前之后,民間團體特意用“殘體字”發(fā)布抵制“雙非”廣告(幾年后“雙非”小朋友內(nèi)地入學受阻,這夾板可比廣告厲害得多),發(fā)起白紙投票,公知對內(nèi)地前去就讀的學生不懂“蛇齋餅粽”表示禮貌的鄙夷,小學生拒唱“紅歌”,民眾抵制地震捐款,表演系畢業(yè)生對特首三鞠躬……在大開懷抱吸納“精英移民”的同時,香港對更多貼著“內(nèi)地”標簽的人們,掛起拒絕的表情。雖然此前,也經(jīng)歷過一度熱忱。

拒絕來自緊張。港人心理層面的緊張度,與經(jīng)濟層面的開放度相映成趣。而緊張出于維護,深遠點說,維護經(jīng)濟繁榮環(huán)境安定民眾榮譽,直接點說,就是維護一貫的秩序與整體水準,不容許“劣質(zhì)”因素滲入。香港社會從豪門到底層,都有著強烈的精英意識,這一點與內(nèi)地不同,至于精心維護的秩序與水準從何而來,殖民地時代、回歸時代,每個政府與各方力量為其注入了什么,港人并不時時盤點,他們只擔憂既成的體系受到侵擾,使努力不能得到公正回報——要說努力,香港人是真努力。

當然,香港也有掙扎的草根,也有糾結(jié)怨念,但最終仍歸于向上的爭取。一只畫出來的小豬麥兜,偶然又必然地成為這一群體和群體心態(tài)的代表。母子一分分“慳錢”的街市,越搬越遠的粉嶺家居,為幸福而來的火雞,這大腿是你的嗎,南丫島完美一天的多宇宙(這個是麥嘜了),以及,“這是一條簡單的路,多么易走,多么難行。”這樣的香港形象,流露出寶貴誠意:巿井的智慧與溫存,卑微故事,光彩真心。種種不完滿之下,仍與這社會踏實依存。麥兜那種微微憂傷的開懷和傻乎乎的透徹,幾乎是心理輔導(dǎo)想要達到的理想效果:自我關(guān)懷……寬容、接受不確定性、敢于嘗試、參與……直至自我接受。所以你看,若那個社會仍不能放下疑慮,我們也尚未作為“精英”加入,至少試著去了解,她的拒絕背后,什么在支撐運轉(zhuǎn)——是我們所不熟悉的信賴。能信賴一點什么,多么重要。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