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這樣動蕩不安的局勢下,人們度過了1765年。華盛頓的身影,直到此時仍未出現(xiàn)在浪潮的最前端。其實,這與他為人的謹慎密不可分。華盛頓的原則是,要么不做,要么就做到最好。當時,華盛頓如一只雄鷹般雄踞于弗農(nóng)山莊,先是靜靜地觀察著外面的局勢,然后等待機會行動。與華盛頓交情不錯的朋友們,在這件事上也產(chǎn)生了很大的分歧??刹还苁峭跏业膿碜o者,還是民主自由的倡導者,都決定再耐心等等。他們明白,英國政府絕對會有下一步的行動。
作為叛亂的焦點,波士頓成為英國內(nèi)閣成員的眼中釘。同時讓他們頭疼的還有麻省議會。在主張廢除印花稅法案的請求遭到內(nèi)閣拒絕后,麻省議會并沒有知難而退。他們積極地印發(fā)了大量的傳單,向其他議會發(fā)出了號召,希望能聯(lián)合起來抵制不公的稅收制度。議會對內(nèi)閣的反抗激怒了弗朗西斯·伯納德總督,他在下屆議會召開的時候命令他們停止這種愚蠢的行徑。議會沒想到不肯做出讓步居然招致了總督解散議會的命令。同樣的情況也在其他州陸續(xù)發(fā)生。
為了廢除印花稅,民眾接二連三地通過請愿書向英王與教會施加壓力,向下議院的抗議也從未間斷過。但除了波士頓的軍事游行,大多數(shù)抵抗都收效甚微。遺憾的是,波士頓的游行也不能算是完全成功,因為這一行為招致了英政府的鎮(zhèn)壓。在被怒火沖昏頭腦后,英政府派出了海軍準將胡德的部隊。兩個軍團的士兵向著波士頓城加緊進發(fā)。
美洲大陸上引起了騷動,政府準備用武力鎮(zhèn)壓民眾的消息不脛而走。1766年9月22日,各個市的代表齊聚波士頓。他們計劃召開一次聯(lián)合會議,共同商討應對措施。9月28日,就在會議期間的一天,胡德準將率領著部隊浩浩蕩蕩地進駐波士頓城。英政府沒有意識到,自己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由于他們派遣軍隊的行為并未獲得當?shù)刈h會的批準,所以依照法律規(guī)定,當?shù)刈h會拒絕為軍隊提供營房。萬般無奈之下,胡德命部隊在廣場等空地安營扎寨。如此一來,擺放在市政府和議會樓前的成堆武器便毫無遮掩地展示在民眾面前,這無疑遭到了市民的強烈不滿與憤怒。
從始至終,華盛頓都在這場運動中保持了從容而樂觀的態(tài)度。這一點,我們從他的日記中就可以看出。華盛頓的字里行間,都是退伍后在弗農(nóng)山莊的安逸生活,很少提及外界的政壇風云。但是,骨子里的愛國之情決定了華盛頓的命運,他注定不會只是個庸碌的莊園主。他雖然身在莊園,心卻早已飛向了外面的世界。
隨著抵抗印花稅的運動越來越火熱,華盛頓激動的心情已經(jīng)按捺不住。在他于1769年4月5日寫給喬治·梅森的信中,我們了解到他當時的態(tài)度。他告訴梅森,自己舉雙手贊成波士頓、康涅狄格和紐約的抵制行動。華盛頓認為,英國政府根本就沒有把殖民地人民放在眼里,他們的優(yōu)越感欲蓋彌彰。他希望每個美洲人民都能站起來,為自由民主而戰(zhàn)。不過同時,華盛頓也提出,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千萬不要訴諸武力。
不得不說,華盛頓的想法是讓人敬佩的。作為處境優(yōu)越的莊園主,他為了心中的自由民主做出了犧牲。華盛頓認為,每個階層的民眾都應該得到尊重,獲得公平的對待。在一次演說中,華盛頓說過這樣的一段話:“我認為,一個能徹底解決問題的方案的制訂迫在眉睫。一旦群眾對政府有所抱怨,那么政府就應該立即出臺新的政策?!?/p>
另一頭的大不列顛本土上,上下議院的議員們也忙得不可開交。他們積極地游說英王,并且堅定地做出保證,麻省議會一定會修改出正確的法令,政府的利益絕不會因此受影響。至于那些在麻省議會解散事件中犯有煽動罪的人員,弗吉尼亞議會表示一定會妥善處理。不過同時,弗吉尼亞議會也努力地勸說了英王,希望這些子民能得到寬恕,畢竟他們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做出合理抵抗。無奈的是,英政府對此根本不予理會,絲毫未被修改的決議還是在民眾的憤怒中頒發(f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