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涵養(yǎng)德性之法。教育者,貴能矯正其偏诐之性情,而發(fā)揚其固有之美德,復授以各種學術(shù),俾熏陶濡染,積久而與之具化,則教育之功達矣?!奚頌楦骺浦?,課本固須完善,而尤在教師講演之得法與否,能動人感情與否;文學、哲學為研究一切學理之本,以養(yǎng)其高尚之思想;歷史傳記載歷代興亡及圣賢豪杰之遺事,是宜取最有興會之文,以激刺其腦筋,俾想象當年之狀態(tài),而發(fā)愛國之忱。……至音樂、詩歌,尤為陶冶性情之要件……若使聆清妙之音,美感之歌,必悠然神往,與之俱化。茍于其中寓教育之意,其勝于教科書之講解者多矣。移風易俗,莫善于樂,豈不然哉?……
她在“丁、智育”中寫道:
人類之所以異于動物者,曰知識而已。蓋知識為萬事之原,茍精神上之知識圓滿,則穎悟敏捷而長于□理,道德之思想于以發(fā)達而社會成焉,此對于人事之知識也;明萬物體質(zhì)之構(gòu)造,及其化合變遷之□,以俟吾人之作用,此對于天然物之知識也。……
一普通學。欲造人格,必擴充其本性而發(fā)達其全體,固不限于一方面而已也,故普通學尚焉;必具普通之知識,而后成為完全之人格。……茲更述其屬于智育中之必修者如下:曰算數(shù)。……曰理科?!幻佬g(shù)?!坏乩??!环窖?。……
二實業(yè)?!又闭?,在具普通之知識,造成完全之人格,然后取其性之所近、材所特長者,授以專門之實業(yè),因勢利導,則無捍格不入之弊,學得其用矣。若知識未開,人格未成,而徒授以實業(yè),是猶執(zhí)喑啞聾瞽之人,而教以工藝即足,謂為完全教育,足以強吾國乎?……
她在“戊、體育”中寫道:
國家者,個人之集合體也,若體育不講,其害于國家、害于種族者,可勝言哉?況女子為國民之母,對國家有傳種改良之義務(wù)?!銎湟巳缦拢?/p>
一衛(wèi)生。教室之中幾椅高低之不適度,空氣光線配付之不當,休息受業(yè)時間之不均,皆有害于身體之發(fā)育。其尤要之點,則飲食是也?!劣诰裆现l(wèi)生,則以樹木清曠之地,為學生遨游嬉戲之所,以導其活潑快樂之天機?!?/p>
二體操?!裼C正其體態(tài),則非體操不為功。體操者,矯正其體態(tài),使之活潑健全也?!?/p>
呂碧城最后在“結(jié)論”中面對興辦女學當務(wù)之急,提出了她的期待與設(shè)想:
以上諸端于教育之淺理,已言之略備矣。然更有一最后之問題,則教者欲教成何等之人,學者將來之義務(wù)何在是也?!釃僚畬W遍立,教育普及之時,不知迂緩至何日也?!櫽顚W者盡教育義務(wù)于將來,則必培植初級師范之材于現(xiàn)在。凡學校于三四學年卒業(yè)之后,普通學已略具根柢,即加入教育學一門,且于本校之內(nèi)附設(shè)小學一區(qū),令生徒教授而實習之,以養(yǎng)成初級之師范,此今日之急需也?!h識之君子,曷于此加之意焉。
呂碧城這篇汪洋恣肆的文論,也是她心靈深處建構(gòu)這座圣殿的絕唱。她超現(xiàn)實思想光芒的彰顯,大大地提升了女學的教學能力。她深明大義,遠離功利,不以自我為念,盡管那些衛(wèi)道者總是把美麗、健碩、純潔扼死于陰暗的背后,她都沒有悲哀嘆息。她至誠至真,有時難免有些偏激,但她的赤子之心,從不改對江山社稷的許諾。她精彩的國家主義思想,使得生徒站得更高、望得更遠,變卑微為崇高、變平庸為華贍,棟梁之樹必將深深扎根于泥土,遮蔽于滄海長天。
這便是這篇文論過人之處和灼然生輝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