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緒二十三年戊戌政變,常熟相國翁同龢以力主變法、倡行新政被罪革職。所難堪者,以大學士帝師之尊,交地方官嚴加看管。是時,常熟知縣某為甲榜中人,亦風雅士,極愛相國書法。值此時機,懇書屏聯(lián)。相國既心正抑郁,又以有嚴加看管之嫌,遂將來紙束之高
閣。知縣送紙之后,久未能得到墨寶,心甚焦急,倩人探詢,得悉公意。失望之余,乃思得一計,以賺取之。
于是由即日起,每隔數(shù)日必致相國一函,詢近日行動,似有實行看管之意。相國閱函大怒,即刻裁箋作復,內云:翁某某日某時食飯幾盂菜幾品,某時登廁,某時臥眠,謹報告老父臺云云。嗣后,知縣雖不來函,相國內中時露憤怒之意,亦必具報。為時既久,知縣所得
手書已數(shù)十通,裱一巨幀藏之。
時值改歲,例請春酒。知縣亦請相國宴于公廨,益請本縣士紳多人作陪,將所裱相國手書懸于中堂。比相國至,首望見之,以函中所書無非憤激而出之言,豈是寶藏之物,亟囑知縣毀之,勿再張掛。知縣乃面陳保存之意,實為篤愛墨寶,將以傳之子孫,不忍遽毀。
相國宴罷歸邸,熟思此事,始悟知縣前此來函,蓋欲賺得手書,以為要求墨寶之計。于是伸紙染翰,即將屏聯(lián)書就,浼人將知縣所裱手書換回。知縣既得屏聯(lián),如愿以償,親攜裱件赴邸謝罪。由此,相國雅重其人,遂與納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