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男性氣質的守舊與變革(18)

性別之路:瑞文·康奈爾的男性氣質理論探索 作者:詹俊峰


CONNELL R W. Masculinities\\[M\\]. 2nd ed. Cambridge: Polity Press, 2005: 112, 114.換句話說,康奈爾認為,反抗性男性氣質雖然是從屬性男性氣質的一個種類,但是他們在資源貧乏的環(huán)境中模仿霸權性男性氣質,以自己的性別實踐成就了另外一種霸權。由此看來,反抗性男性氣質就是霸權性男性氣質的“屌絲”版,這種“屌絲”版的霸權對于那種受到官方機構性權威認可、成為社會男性氣質理想范式的真正男性霸權自然會產生威脅,甚至在某些方面促使霸權性男性氣質做出協商和妥協(比如幫助把“屌絲”之類的網絡話語帶入雜志刊物、官方微博文宣等主流語境),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反抗性男性氣質帶來了更加公平的性別關系和社會秩序。

使用男性性別化網絡語言的大部分是青少年男性,他們在性別關系中本來就屬于從屬性男性氣質的位置。使用“屌絲”“蛋疼”等粗鄙的詞匯,一方面是他們針對自己的性別身份所進行的性別實踐,在無法以豪車接送女友,以百元大鈔折作情人節(jié)玫瑰的情況下,只能以使用門檻最低的網絡和無需任何成本的性別化語言作為構建自身男性氣質的基礎。這些語言飽含男性霸權意識,至少在象征的維度實現了這些青少年男性所享有的父權紅利。但是另外一方面,這些性別化網絡語言的使用還只是這些男性性別實踐的一種形式而已,伴隨著這種性別話語的還有各種被這些青少年叛逆男性所引以為傲的種種性別實踐,如玩尋寶、狙擊、殺怪獸的策略類和成長類網絡游戲;或者熱衷于觀看成人影片,把成人片明星稱為“老師”;或者組織網絡暴力,對自己不喜歡的人(如韓國明星的粉絲)進行語言攻擊或實施黑客行為。這些方式,都是反抗性男性氣質在得不到制度化暴力支持的情況下,采取的反抗性的性別實踐,在這些實踐中彰顯本來作為霸權性男性氣質、作為社會主宰者才能享有的權利。

因此,從大量關于男性生理隱喻的網絡語言的使用中,我們可以看出,所謂“屌絲”的狂歡,未必帶來霸權性男性氣質的變革,未必能將社會引向新的性別秩序。而是很大程度上以無知莽撞的外表和自我嘲諷的行為,掩飾了其霸權性男性氣質的野心。以這種意識形態(tài)為基礎的網絡文化,是應該警惕的。

總的來說,從性別關系結構和性別實踐構型的角度來看,關于男性生理隱喻的網絡話語體現了反抗性男性氣質利用男性身體的粗俗隱喻打破傳統的社會階層構型的做法。所以,身體成為他們擾亂社會秩序的工具,身體的個人政治隨之成為社會政治。網絡流行語體現出這種反抗性男性氣質在困乏的語境中伸張男性霸權、企圖獲得全社會自主贊同。在某種程度上,這個目的也實現了,因為這種個人層面的性別實踐構型改變了社會構型,但是這種改變只局限于男性內部,只是霸權男性氣質與反抗男性氣質之間的權力再分配,并沒有帶來根本的性別關系變革。“屌絲們”在性別實踐構型方面依然極度保守,依然試圖以男性至上和物化女性的視角來看待和構筑社會性別關系。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