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言2

底線 作者:鄭琳 楊亮慶


在工作中,不要放棄一切機會去了解實際,要去接近農(nóng)民、接近工人。你就了解了解農(nóng)民每天吃什么,他家里是一個什么家庭結構,他一年能掙多少錢,都非常必要。不一定全寫到報道里來,但對記者個人是非常重要的。要與社會密切接觸,要建立和工人、農(nóng)民的情感,這是當一個中國青年報記者很重要的一點。

所謂大報,就是大氣。做大氣的事情,不是為了一己的私利、為了一社的私利,而是真的為了社會更加地民主、正義、公平、法治、透明。

監(jiān)督性報道的目的究竟是什么?至少在中國青年報的編輯、記者心目中,這是清楚的,我們不是為了批評而批評。絕對不能把批評作為目的,監(jiān)督是為了社會形成健康運行的一種機制,所以,輿論監(jiān)督要有建設性,這是我們衡量的尺度。做新聞不能以搶人眼球為目的,這是宏大關注的道德基礎。

作為新聞人,一定要有一種媒體道德感。現(xiàn)在,媒體競爭非常激烈,很多媒體為了競爭,道德缺失甚至道德淪喪。

去年高考的時候,法治社會部記者王俊秀和本報駐天津記者站記者張國去吉林松原采訪高考舞弊案。其實,他們在高考開考的第一天晚上,就已經(jīng)全部成稿了。稿子非常出色,但傳回來后,我們做了幾次反復,有些主題、角度也在變。我最后決定,當天不發(fā)。為什么不發(fā)?全國的考生有700多萬人,再加上父母親,加上爺爺、奶奶、姥爺、姥姥,幾千萬人。這些人那幾天是提著心的,12年寒窗就這一下。我的孩子也經(jīng)歷過,我知道作為家長是什么心情。如果當晚就發(fā)這篇報道,會給第二天還要考試的學生一種沖擊,尤其會給吉林的考生、松原地區(qū)的考生很大的沖擊。他們會想,我這考試還有效嗎?因為有大面積的舞弊,我這考試還算不算了?我們?nèi)绻谀莻€時候發(fā),一定會比高考結束再發(fā),閱讀率高得多,轉(zhuǎn)載率也高得多,但我們是不道德的?,F(xiàn)在,有多少由于喪失媒體道德而出現(xiàn)的假新聞和不負責任的新聞!

所以,我們決定,高考結束后再發(fā)。稿子發(fā)了以后,非常轟動,當然,我們也受到了一些壓力,為了維護社會公平正義,這些我們可以頂住。但對社會的責任感,道德和良知,是我們不能突破的底線。有時候,我們要頂住外部的壓力,有時候,也要頂住內(nèi)部的利益驅(qū)動。

當媒體利益和社會利益發(fā)生沖突的時候,我們怎么辦?我認為,社會利益是前提。媒體如果被利益驅(qū)使了,那就危險了。公信力是我們最珍貴的財富,媒體道德是中國青年報人的生存基礎。

第三,我們的報道還要體現(xiàn)本報作為社會主流價值的身份。

比如法治社會部副主任楊亮慶采訪我國前駐法國大使吳建民,標題是《薩科齊太急于求成》,這是中國主流媒體第一次公開批評他。這種批評是中國主流聲音。楊亮慶這篇報道一個很重要的意義,就是起到主流媒體的作用。當時的背景是中法關系出現(xiàn)了問題,很多人在網(wǎng)上呼吁抵制家樂福、不買法國貨、不去巴黎旅游。我們沒有著眼于這種憤青情緒,而是很深刻地批評他的現(xiàn)任總統(tǒng),而且批評得也有分寸。這就是國家利益、大局意識。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