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民生!民生!

底線 作者:鄭琳 楊亮慶


無論亡,百姓皆苦。這是學者總結(jié)的歷史經(jīng)驗。

苦,有時候表現(xiàn)為顛沛流離、居無定所;有時候表現(xiàn)為天災(zāi)人禍、衣食不保;但更多的時候,苦就是不幸福。而當下百姓的幸福感堪憂,無論身邊體驗,還是媒體報道,百姓對社會的不滿日益增多。

具體說來,令百姓談之色變的大的方面主要有教育、住房、醫(yī)療,小的方面則更多。作為媒體,我們“挑了許多錯”,比如我們一直在反復(fù)呼吁應(yīng)早日出臺的《精神衛(wèi)生法》,比如醫(yī)療改革如何更多更有效地惠及大眾,比如如何解決高考這座貧寒子弟跳龍門的獨木橋因為不公而廣受詬病……

百姓為什么會覺得生活在當下不幸福,甚至有人寧愿回到物質(zhì)貧乏的解放初期?第一,因為人們不能容忍沒有底線的不公,第二,百姓的民主素質(zhì)已經(jīng)進步到愛國家就是要讓國家的人民更幸福的層面。

中國百姓是很好的百姓,他們不在乎你是不是多收了我稅或費,只在乎你收了錢是不是能辦事兒,甚至不辦好事兒但只要不辦壞事兒就行。這么樸素的愛國情懷是不容一再揮霍的。因為人民對于公平的追求將日甚一日,總有一天,將不是如何分改革之利于民的問題,而是人民如何決定改革方向的時刻。

《中國青年報》法治社會部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