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策劃+準備
預(yù)測可能會被問到的問題,以及你能提供的答案。
撒謊的家伙回答問題時,會盡量不那么啰唆,但卻經(jīng)常適得其反,一旦他們開始漫無邊際地亂說時,謊言就比較容易揭穿了,肢體語言辨識專家詹妮·德賴弗稱之為“含糊其辭”。
比如,撒謊者傾向在他們的供詞中提供不在犯罪現(xiàn)場的證明或做人品證人,而拒絕簡單地回答是或不是。美國前國會議員安東尼·韋納和前總統(tǒng)比爾·克林頓就是因此而聲名狼藉的??纯此麄兊睦樱?/p>
大家可以看看??怂剐侣勵l道在視頻網(wǎng)站Youtube上發(fā)布的一段視頻:國會議員代表韋納針對“艷照門”事件作出的辯護。
記者:“……情況并非如此……你說,一張猥褻照從你的推特賬號上發(fā)給了一個大學生,請回答這個問題,是不是從你的推特賬號上發(fā)出的……是你發(fā)的,還是不是你發(fā)的?”
韋納:“如果我正在四萬五千人面前做演講,結(jié)果后排有人用餡餅砸我,或大聲辱罵我,那別指望我會花演講的另外兩個小時來回應(yīng)那個餡餅或羞辱言辭……”
記者:“你只需要說‘不是’就行了。”
我同意記者的說法,直接說“不是”就行了。但他不能這么做,因為那樣的話,就等于在電視上向記者說謊了。他當然也明白自己不會也不能說“不是”,他不能告訴每個知道他分明說的就是“是”的人“不是”。
你是不是覺得他的公共關(guān)系助手早該好好教他說一下“餡餅故事”。難道真的有人會從坐著四萬五千人的屋子后排拿餡餅砸他?我可不認為那個餡餅?zāi)苋拥桨l(fā)言席上,雖然只是一己之見。這種“餡餅故事”就是韋納說的不知所云的話,他不過是要借此轉(zhuǎn)移別人的注意力罷了。
現(xiàn)在來看看克林頓總統(tǒng)在莫妮卡·萊溫斯基桃色事件上的供詞:
記者:“如果莫妮卡·萊溫斯基說您在總統(tǒng)辦公室摸了她的胸,那她有沒有說謊?”
克林頓:(停頓)“讓我來解釋一下這件事……”
記者:“我真正需要知道的是總統(tǒng)先生——有沒有,您沒有在先前的基礎(chǔ)上回復(fù),也不計劃作答嗎?您知道我們只有四個小時,您的答語實在是太長了?!?/p>
克林頓:“我知道……你們接著問。”
記者:“問題是,如果莫妮卡·萊溫斯基說您在總統(tǒng)辦公室摸了她的胸,那她有沒有說謊?”
克林頓:“那不是我的印象,我的印象是我跟萊溫斯基小姐沒有性關(guān)系,關(guān)于這點,我還是維持之前的陳述。”
比爾·克林頓跟安東尼·韋納存在同樣的問題,他們就是不能說“沒有”。難道你沒注意到他們只需說“不”就行了嗎?然而他們愣是不說!為什么?因為人們天性并不喜歡撒謊,更不想在電視上對著陪審團和數(shù)千名觀眾撒謊。
所以如果你不想因謊言受懲罰的話,那就對是或否的問題回答“是”或“不是”吧。第十章里我會進一步談到撒謊者在回答是或否的問題上的無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