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心有阻礙,通常是因為某一方或是雙方,心中仍有尚未泄露出來和說出來的無意識投射。我們的憤怒、受傷和被背叛的感覺,許多是來自我們壓抑和否認已久的需求和渴望。我們將投射一直壓在無意識里,因為不想承認和接受內(nèi)在小孩的匱乏,這樣的匱乏完全與我們認定自己是大家接受的、有吸引力的、富有靈性的相互抵觸。
例如,卡拉的無意識就投射在她愛人身上。她覺得男友應該要好好照顧她,讓她衣食無虞,這卻又和她意識層面的理念沖突,她想要自己與男人在一起時,是獨立自主的。但她的內(nèi)在小孩根本不理會這樣的想法,內(nèi)在小孩其實想要被照顧。所以遇到她有期望需要滿足時,她會否認壓抑,但是當她的愛人不能如待公主一般地呵護她時,她又會生氣。在個案工作中將她的這些投射帶到意識層面時,她發(fā)現(xiàn)自己一直緊抓著一種痛,那就是小時候沒有父親照顧和給她安全感。允許這樣的痛苦流露出來,讓她在關系中期望落空時,不會再和過去一樣地反應。當她可以去感受并分享出這份被觸動的痛苦時,就不會再一味地責怪愛人了。
斯蒂芬是成長團體的帶領人,獨具魅力,帶領技能一流。但他也看不出自己的形象底下,深藏著一個孤獨而極度渴望愛的內(nèi)在小孩,他總是把這些需求藏在團體治療師的成功角色背后,流浪在一段又一段的羅曼史之間。他就是不能正視自己在否認著什么,要和他自己的需求聯(lián)結,就必須放下他的外在形象,讓自己進入受傷的內(nèi)在小孩。
要能穿透我們的否認去接受真實的需求,可以問問自己真正尋找的是什么?我們完美的父母是什么樣子?這會有所幫助。
以下幾個問題可能也會有幫助:
● 我們怎么知道自己是覺得安全的、被愛的、被了解的和受支持的?
● 我們在什么狀況下會覺得對方把我們放在他們心中,他們心中有我們?
● 最后,當我們對他們做出同樣的事來時,我們自己覺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