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探索自己的分離恐懼時,發(fā)現(xiàn)內(nèi)在有著深層的渴望,希望愛我的人永遠不會離開。甚至有一段很長的時間,我希望自己永遠不會被人拒絕或是遺棄。我猜想很多人跟我有同樣的恐懼,這樣的恐懼在各種關系中不時出現(xiàn),小到我們?nèi)绾魏腿朔质?,大到懷疑愛人出軌、不再愛我們。如果我們有勇氣打開心房,會發(fā)現(xiàn)一種永遠存在的恐懼,就是對方隨時都可能離開我們。
然而,當我處于反依賴的角色中,我只是反彈地標榜自己是個獨立自主的人,根本搞不清楚自己是怎么傷害到愛人。我和自己的恐懼完全沒有聯(lián)結,所以根本看不出自己激起伴侶多么嚴重的分離焦慮。但是,在我反依賴的背后,我同樣感受到與對方相同的恐懼。我的反依賴行為掩蓋了我害怕愛人隨時會離我而去的恐懼。我就是和這個感受沒有聯(lián)結。直到我允許自己打開心房時,才看到自己害怕被人拒絕和沒有價值的恐懼。我們的羞愧感、沒有安全感、怕被背叛和拒絕的恐懼,都這么強烈,所以即使只是情人對我們的同理心少一點點,都會引起我們的恐懼。我們的分離恐懼,會抓住一點芝麻小事,就讓我們覺得被拒絕或被背叛。分離會讓我們極度驚恐,因為我們不能保證愛人會再回來,所以一定要緊緊抓住什么才行。
我曾覺得很奇怪,哪來這么多恐懼呢?在精神治療的訓練中,我學到分離恐懼顯然是因為在很小的時候,基本的養(yǎng)育需求被剝奪的關系,可能是在子宮中,或是出生的頭一年,這就造成了內(nèi)在深沉的不信任感。這符合心理學家埃里克·艾瑞克森(Erik Erickson)所說的第一個重要發(fā)展階段,是學習基本的信任或不信任。我懷疑我們大部分人在生命初期,都有些最原始的創(chuàng)傷,它們隱藏在無意識中,導致我們有很強的分離焦慮。當我揭露了這些問題,而且感受到這些如何深深影響著我的信任感時,對我而言實在是太震撼了。我們都必須面對自己是單獨一人活在這世上的事實,世事無常,然而兒時未療愈的創(chuàng)傷,又使得我們非常害怕接受和臣服于無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