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為什么說中國共產黨是偉大、光榮、正確的黨 (3)

黨史熱點面對面 作者:石仲泉


但是,指導革命的正確理論從來不是照抄照搬來的東西。歷史實踐證明,不僅維新改良主義不能救中國,資產階級共和國方案不能救中國,而且就是有了馬列主義,如果把馬列主義教條化,同樣也不能救中國。只有馬列主義理論與中國的具體實際情況相結合,才能成為拯救中國、奪取革命勝利的法寶。

由于中國經歷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經濟文化的發(fā)展水平相當落后。在這樣的國度里,不僅進行革命比馬克思主義本本上講的困難得多、復雜得多,而且要把馬克思主義理論同中國具體實際情況結合得好,也是很不容易的。沒有現(xiàn)成的經驗,只能在實踐中苦苦地求索。在經過20世紀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期的嚴重挫折和遵義會議確立毛澤東在黨和紅軍的正確領導后,經過對勝利和挫折的反復比較,到延安整風期間,終于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第一次飛躍,在黨的七大上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這是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偉大理論成果。它既是馬克思主義民族化的優(yōu)秀典型——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又如劉少奇所說,是“我們這個民族的特出的、完整的關于中國人民革命建國的正確理論”。這以后,黨不僅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新中國;而且在中國這塊土地上初步建立起了社會主義根本制度。這就是黨所進行的第一次偉大的革命。

黨的歷史實踐還告訴我們,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是一次性地就能一勞永逸地解決的。領導革命要進行這種結合,領導建設也要進行這種結合。領導革命的成功經驗,不能簡單地用來領導社會主義建設。怎樣進行建設,還要重新探索如何把馬克思主義與新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對馬克思主義不能搞教條主義,對毛澤東思想也要隨著實踐的發(fā)展而發(fā)展。黨在探索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上所發(fā)生的失誤,從思想路線上說,就是沒有實現(xiàn)好馬克思主義與在中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實際相結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所以能夠成為黨的歷史上又一次偉大轉折,在以后能夠全面地進行撥亂反正,并制定出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基本政策,從思想路線上說,就是因為實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實踐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又一次歷史性飛躍。在和平與發(fā)展成為時代主題的新的歷史條件下,經過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經驗與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的新鮮經驗的總結,并借鑒其他社會主義國家興衰成敗的教訓,圍繞著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一個什么樣的執(zhí)政黨,怎樣建設執(zhí)政黨;發(fā)展什么,怎樣發(fā)展這些根本問題,逐漸形成了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fā)展觀等重大戰(zhàn)略思想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黨的十五大指出:鄧小平理論深刻地揭示了社會主義的本質,把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提高到新的科學水平,開拓了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是對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fā)展的新階段。在當代中國,只有鄧小平理論,而沒有別的理論能夠解決社會主義的前途和命運問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以鄧小平理論為本源理論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fā)展觀等是對鄧小平理論的繼承和發(fā)展。這樣,黨的十五大對鄧小平理論的評價,應當同樣適用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就是說,只有與毛澤東思想一以貫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能夠解決社會主義的前途和命運問題。

這樣,中國共產黨90多年的歷史,從這一方面說,可以簡單地概括為進行了兩次革命、實現(xiàn)了兩次歷史性飛躍、取得了兩大理論成果的歷史。這兩大理論成果,都是對馬克思主義的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它不僅是指導中國的革命、建設和改革取得成功的偉大理論,而且為第三世界走出了一條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它向世人表明:社會主義是必由之路。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