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引言:各路英雄催生出一代兵法大師(1)

毛澤東兵法 作者:柏樺


風華正茂的毛澤東投筆從戎,學梁山泊好漢,獨服曾文正,貫通西澤眾豪杰之氣。楊昌濟傳授兵法秘訣;毛澤東文治武功全面發(fā)展,首次顯示軍事天才,率眾書生以木槍、爆竹繳了北洋軍的真槍實彈。

1910年秋,一個涼風送爽的早晨,16歲的毛澤東正挑著一副擔子走在鄉(xiāng)間的道路上。擔子的一頭裝著一件長袍、兩條床單和一頂蚊帳,另一頭卻裝著《水滸》和《三國演義》。他將步行30多里,去湘鄉(xiāng)縣(今湘鄉(xiāng)市)東山高等小學堂讀書。

“水飛雪浪之花,蜿蜒八面之龍”的韶山?jīng)_已離他越來越遠了,然而臨別前的一幕又浮現(xiàn)在毛澤東的眼前。

黎明時分,毛澤東收拾好了簡單的行李,母親在一旁傷感地看著即將離去的兒子,輕聲說道:“要不要去同父親說一聲再見?”毛澤東答道:“不用了?!蓖瑫r指著留在桌子上的一首詩又說道:“這首詩是送給父親的?!钡拇_,少年毛澤東在這首七絕中表達了他高遠而激動的志向,這志向已明顯透出一股迫人的少年俠氣:

孩兒立志出鄉(xiāng)關(guān),

學不成名誓不還。

埋骨何須桑梓地,

人生無處不青山。

此時,毛澤東一邊又吟起了這首昨晚一揮而就寫成的贈父親的詩,一邊大步流星地朝前趕路。

東山高等小學堂的漆黑大門已近在眼前了。學校被一道圓形的高墻圍住,圍墻外環(huán)繞著個七八丈寬的圓池,一道裝有石欄桿的白石小橋使學校倍添清幽之趣。加上學校周遭古木參天,風景幽寂,這一切都令毛澤東心馳神蕩。

毛澤東很快就通過了入學考試,在《言志》的作文中,他再一次抒發(fā)了自己的抱負。校長李元圃閱卷后,激賞道:“今天我們?nèi)×艘粋€建國之才?!?/p>

從此,毛澤東開始了如饑似渴地閱讀。東山學校有一個藏書樓,毛澤東經(jīng)常從那里借閱各種歷史、地理書,他那年輕有為的形象很快就贏得了師生們的喜愛。其中有國文教員賀嵐崗,他曾送給毛澤東一部《了凡綱鑒》;有一位留學日本的教員,毛澤東從他那兒了解到了日本的美麗,也感受到日本人的驕傲和強大民族自豪。

但與毛澤東關(guān)系最密切的卻是他的同學蕭子璋,也就是日后成為著名作家的蕭三。他們兩人之間的友誼在一個神奇的黃昏就這樣開始了。一本書震動了毛澤東,隨即拓開了這位少年英雄的視野。下面讓我們來聽聽蕭三在《毛澤東同志的青少年時代和初期革命活動》一書中親切的回憶:

有一次,也是黃昏的時候,游戲完了,到了上自修的時間。搖鈴響了。一群小學生經(jīng)過操場,蜂擁而入自修室去。一個同學和毛澤東一起,也向著學校第二道大門走。他看見那個小朋友手里有一本書。

“你那是什么書?”澤東和藹地問。

《世界英雄豪杰傳》

“借給我讀一讀?!?/p>

過了幾天,他很客氣地,像犯了錯誤似地還書給那個小朋友:“對不起,我把書弄臟了!”

那個同學打開一看,整冊書都用墨筆畫了許多圈點。圈得最密的是華盛頓、林肯、拿破侖、彼得大帝、迦德鄰女皇、盧梭、孟德斯鳩等人的傳記。

借書、還書、交談,毛澤東當場向蕭三抒發(fā)了他激昂的情懷:“中國也需要這樣偉大的人物。我們應(yīng)該講求富國強兵之道,才不致蹈安南、高麗、印度的覆轍。你知道,中國有句古話:‘前車之覆,后車之鑒’,而我們每個國民都應(yīng)該努力。顧炎武說得好,‘天下興亡,匹夫有責’?!?/p>

說著說著,毛澤東又熱情澎湃地打開《世界英雄豪杰傳》,對蕭三高聲朗誦其中有關(guān)華盛頓的一句話:“只是在華盛頓的領(lǐng)導(dǎo)下,經(jīng)過八年艱苦的戰(zhàn)爭,美利堅才贏得了勝利和獨立。”

在此我們聽到了一個兵法大師最初的年輕聲音,古今中外層出不窮的偉大人物的形象也在晝夜不停地豐富和塑造著這位少年英雄的形象。除了眾多西洋英雄之外,其中還有兩位中國大英雄的形象已深深植根于他的心間。一位是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的皇帝;另一位是極具軍事頭腦的漢武帝。

與此同時,毛澤東在美麗的東山還繼續(xù)研讀他從小就喜歡的英雄傳奇小說《水滸傳》與《三國演義》。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