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學古箏,將任性進行到底(2)

15歲上北大 作者:徐安琪


首先,音樂賦予了我靈感。學習了古箏以后,我常能從音樂中獲得對學習、生活的感悟。心更靜了,思路更快了,感覺也更靈敏了。

其次,學古箏的過程培養(yǎng)了我堅韌的品質。能堅持做好一件事,便能堅持做好許多事。學習古箏的經(jīng)歷,讓我養(yǎng)成了善始善終的習慣。

此外,學古箏還提升了我的底蘊。從小學一年級演奏《漁舟唱晚》開始,我便不斷地接觸各種古箏曲目。每一個曲名,都有它的來歷;每一首曲子,都有它的故事;每一套曲調,都有它的情感。有些曲子很好理解,比如,《豐收鑼鼓》展現(xiàn)了豐收時節(jié)的歡騰氣象,《雪山春曉》表達了雪山下的藏族人民對春天到來的喜悅。《瀏陽河》、《井岡山上太陽紅》是紅色曲目,也很容易把握。有些曲子比較怪異,如《蕉窗夜雨》、《香山射鼓》、《林沖夜奔》,我是抱著“湊熱鬧”的心態(tài)學習的。有些曲子意境太高遠,如《高山流水》、《梅花三弄》、《春江花月夜》,我只能彈奏其音,卻難以駕馭其“神”,更理解不了其內涵。然而,八、九歲的小孩理解不了,長大成人、讀書涉世、游歷見聞之后,又怎么會理解不了呢?驀然回首,我發(fā)現(xiàn)古箏早已為我結上了一條中華文化的紐帶,讓我有了厚重的底蘊。撥動二十一根琴弦,奏出的是中國文化與歷史之音。

古典樂器演奏的曲目往往曲高和寡,其影響力,當然比不上時下的流行歌曲。如果遇不上會聽琴的“知音”,彈古箏的大部分時候是很寂寞的。但是,如果我們換個角度來看,把學習這門樂器當做一種對古韻的傳承,我們會發(fā)現(xiàn),能夠走進這門樂器,作為一個現(xiàn)代人,這實在是一種近乎奢侈的幸運。這一點,我的古箏老師,當年中央音樂學院的高材生、現(xiàn)在的古箏演奏家孫卓老師也曾跟我講過。學成十幾年后,靜下心來,沐浴,更衣,焚香,心無旁騖,彈奏幾首古曲,那種幸福感是旁人難以體會的。

看到今天越來越多的家長帶孩子學習樂器、舞蹈、繪畫、書法,等等,我想首先祝福所有對藝術有追求的家長和孩子們。學藝術,就是追求真、善、美。當然,這種追求的基礎,是自己感興趣。藝術是不能強求的。學習藝術,最忌諱的就是抱有太強的功利心。抱著很大的功利心,你就會計較、會痛苦。放下功利心,簡單地追求,執(zhí)著地堅守,快樂地投入,我相信,你的努力絕不會白費。而且,回報常會以你想象不到的方式,長遠地出現(xiàn)未來的生活中。

最后,回到一開始的“任性”一說。的確,學古箏是我任性的選擇。有些時候,“任性”不是個貶義詞,它是個中性詞。它是隨心的愿望、瞬間的承諾,但更需要良久的堅持。如果我們任性地想做一件事,就讓我們勇敢地把任性進行到底!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