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放下心中的執(zhí)念(2)

知日·斷舍離 作者:蘇靜


沖道瑜伽倡導的行法哲學,也就是實踐哲學,就是“斷舎離”。具體來說,“斷舍離”是“斷行、舍行、離行”各取一個漢字的縮寫,意思是把自己從執(zhí)著當中解放出來。

沖正弘師(1919~1958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學習了中國禪、印度教、喇嘛教等多種宗教思想,結(jié)合追求有難度的瑜伽體操、通過冥想開發(fā)超能力的印度瑜伽,吸取了日本武士道的理念,開創(chuàng)了日本的本土瑜伽——沖道瑜伽。戰(zhàn)后在靜岡縣三島開設了瑜伽道場,在日本國內(nèi)稱為沖瑜珈,國外稱為OKI-DOYOGA,通過倡導對生活有所啟發(fā)的哲學理念和實踐方法,來推廣健康的吃飯、呼吸、鍛煉的瑜伽。

知日:聽說您提出“斷舎離”的理念跟您去高野山的寺廟有關,能具體說說這段經(jīng)歷嗎?“斷舍離”跟日本的禪宗思想是不是也有關系呢?

山下:高野山確實是佛門圣地。我大約二十年前前往高野山寺廟寄宿時,高野山的獨特氣場、寺院里令人神清氣爽的空間、修行僧簡單質(zhì)樸的生活,都深深震撼了我的心靈。我感到“斷舎離”的觀念在這里得到了充分的踐行。以此為契機,我非常強烈地想把這種生活態(tài)度引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而不是單單把“斷舍離”局限在道場或特殊的環(huán)境中。

我覺得“斷舍離”跟日本的禪宗應該是有某些相通之處的,但我沒有做過更多的研究。

知日:您在這項事業(yè)中遇到過難關嗎?比如您說這個概念一開始并不被人接受。

山下:剛開始舉辦講座的幾年里,大部分時間只有幾個人來聽。即便如此,就算是只有一個聽眾的時候,我也是非常認真地面對眼前的有緣人,盡力把課講好。很多人一開始抱著試試看的心態(tài)來聽講座,覺得好就拉上朋友一起參加,然后自發(fā)地幫我宣傳。終于通過口碑的積攢,越來越多的人來參加我的講座了。

知日:您成功地在各地舉辦講座,參加講座的多是什么人呢?以家庭主婦為主嗎?

山下:剛開始的時候,參加講座的家庭主婦居多。現(xiàn)在有很多男性學員,而且學員的職業(yè)、年齡的跨度也很大。

知日:日本有很多關于“收納、整理”的概念和書籍,“斷舍離”卻引起了這么大的反響,您覺得“斷舍離”與別的概念相比,它的特別之處在哪兒?

山下:到目前為止大部分的整理術,特別是收納術,都是在物品數(shù)量不減少的基礎上,花費大量的時間、空間、勞力、精力來整理。而“斷舍離”是從根本上反思自己與物品的關系,對物品進行簡化、取舍,為人們省出整理的時間、空間、勞力和精力。

與普通收納術耗費精力、導致疲勞的事倍功半相比,斷舍離能為人們省出時間、空間和精力,也就是事半功倍,從而創(chuàng)造清爽、余裕的好心情。

知日:“斷”“舍”“離”分別是什么意思,相互之間有什么關系?

山下:“斷”=斷絕不需要的東西,在“入口”取舍物品的行動。

“舍”=舍去多余的東西,在“出口”清理堵塞的行動。

“離”=脫離對物品的執(zhí)著,即通過反復實踐“斷”“舍”的步驟來實現(xiàn)通暢的新陳代謝的狀態(tài)。

不只是家中物品,包括食物、信息、人際關系、思考方式、價值觀等等的各個方面也都需要新陳代謝發(fā)揮作用。

所以“斷舍離”不僅僅是物品的整理術。

知日:在“斷舍離”中,最難的部分是什么?怎么克服這個困難呢?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