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能窺宋玉,何必恨王昌(1)

愿得一心人 作者:張麗瑩


在歷朝歷代以才留名的女詩人中,魚玄機這個名字,素來充滿了爭議。

她是一個天才詩人,五歲便能誦詩數(shù)百篇,七歲即出口成章,十一二歲的年紀便已詩名盛播、才傾長安城。《唐才子傳》記曰:“……觀其志意激切,使為一男子,必有用之才,作者頗賞憐之……”《全唐詩》中錄其詩作近五十首。她的才華為世人公認。至今,她的詩句“易求無價寶,難得有心郎”仍廣為流傳。

她的風(fēng)流浪蕩也幾乎家喻戶曉。她是一個美女,姿色傾國,天生麗質(zhì)難自棄。雖身在道觀,也惹來無數(shù)才子官人拜倒于石榴裙下。莫說是在那個男尊女卑的時代,即使今時今日看來,她也可稱得上是一名豪放女。

然而,她短暫的一生又實在有些悲苦。她的境遇一半是由她的性情決定,另一半則是為情所害。如果她不曾遇見那兩個影響她一生的男人,她的生活許是另一番模樣吧。

當(dāng)然,這些也許都不值一道,萬丈紅塵間,美女、才女或二者兼?zhèn)湔叨嗳绶毙?,薄命紅顏亦不可勝數(shù)。所以,她最叫人難以想象、叫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她最后的結(jié)局—二十六歲的她因殺人埋尸而被處死。

云峰滿月放春晴,歷歷銀鉤指下生。

自恨羅衣掩詩句,舉頭空羨榜中名。

公元858年的一天,長安城南的崇真觀里,一群新科進士正爭相在觀壁上題詩留名。而在這群意氣風(fēng)發(fā)的須眉男子身后,是十四歲的她,如空谷幽蘭般孑然獨立。

自幼聰明伶俐、才思敏慧的魚幼薇,看著觀壁上那些詩句,聽著那些男人的相互吹捧,一時間感慨萬分,繼而寫下了這首七絕以抒心志。

是啊,這世界是男人的世界,一切最好的都由他們掌控,而她身為女子,縱有滿腹才情,又有何用?世人贊嘆著她的才貌雙全,可又有誰知道她亦如榜上那些男子一般,有著滿懷的雄才大志。

無奈一襲羅裳包裹著她曼妙的身姿,同時,也緊緊包裹住了她的蘭心蕙質(zhì)—蕙蘭,是她的字,和她名字里的“幼薇”二字一樣,清新淡雅,叫人聞之則憐愛難舍。

區(qū)區(qū)一首詩實現(xiàn)不了魚幼薇心底的鴻鵠之志,卻確實改變了她的生活。這一年來長安任職的江陵才子、新科狀元李億無意中看到了這首詩,并對這位傳說中美貌與才情并重的女子產(chǎn)生了傾慕之情。

傾慕歸傾慕,此時的李億忙于拜訪親友,尚無暇去拜會魚幼薇。真正讓李億走進她的生命,成為她心頭那粒朱砂痣、胸口那抹蚊子血的是另一個男人——溫庭筠。

早在854年,溫庭筠就成了魚幼薇生命里非常重要的人。盡管那時的她只是個十歲的小女孩,而相貌丑陋的他已四十開外,可他的出現(xiàn)卻如一縷耀眼的陽光,照亮了她的心。

他是她的老師,是她的父兄,還是她的朋友。他的存在讓自幼喪父的她找到了心靈的寄托。那么些年,他和她詩文唱和,他陪伴著她一起成長,一日一日,他的身影在她的心里扎根,無可替代。

階砌亂蛩鳴,庭柯煙露清。月中鄰樂響,樓上遠山明。

珍簟涼風(fēng)著,瑤琴寄恨生。嵇君懶書札,底物慰秋情。

—唐·魚玄機《遙寄飛卿》

秋涼葉落時節(jié),有什么能撫慰此時心情呢?分別這么久了,你卻連一封書信也沒有寄來,難道在你心中,我沒有一點地位嗎?

當(dāng)溫庭筠遠離長安至湖北襄陽任刺史徐簡的幕僚后,魚玄機寫下這首五言律詩給他表明思念之情。也許,她對他的那份感情說不上是男女之愛,而是一份依賴,是情竇初開的少女心中那一點點難言的悸動。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