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農(nóng)民的兒子(1904~1920)(…

鄧小平傳 作者:理查德·伊文思(Richard Evans)


鄧小平本名叫鄧希賢,他年輕時從事革命活動后才改名為鄧小平。他1904年8月22日出生于中國西南最大的省—四川省的農(nóng)村,農(nóng)歷是七月十二日。鄧小平從小到青年時期一直使用農(nóng)歷的出生日期。他于20世紀(jì)20年代赴法勤工儉學(xué)時,所登記的出生日期就是七月十二日。

鄧小平的父親鄧文明,是個小地主。母親淡氏,是鄧文明的第二任妻子。鄧家居住在距廣安縣城幾里遠(yuǎn)的牌坊村。廣安縣位于四川省的東部,這里山川密布,景色秀麗。鄧文明擁有大約10公頃田,好的年份,一年可以收獲10噸谷物。廣安縣地域廣大,有數(shù)千戶居民,但它不是四川的繁華地區(qū)。四川的大動脈長江,從西南部流向東北部,貫穿全省,沿途有不少支流匯入。廣安縣城坐落在長江的支流嘉陵江邊,但距長江河谷還有很長的距離。廣安距省會成都有600多里,要繞過幾座綿亙的山脈才能到達(dá)成都。重慶是距廣安最近的大城市,但離廣安也有300多里。

鄧家的祖先是從華南移居四川的,時間至少是在鄧小平出生的兩百年以前。如果再往前追溯,鄧家的祖先最早是從中原遷往華南的客家人??图胰耸菨h族的一部分,原居住在中原,后來遷移到南方。但在這之前的幾個世紀(jì)里,他們的情況并不為人們所知,頗具神秘色彩??图胰怂v的方言和沿襲下來的很多風(fēng)俗習(xí)慣,與中國南方當(dāng)?shù)氐钠渌麧h族人或其他民族的人都不同。不過,鄧家可能早在遷入四川前,就已經(jīng)放棄了客家話和客家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到了18世紀(jì)初,就更可以肯定這一點(diǎn),因?yàn)樵谀莻€時候,鄧家出了一位名人,在朝廷做了大官。此人名叫鄧時敏,在乾隆時期當(dāng)過翰林、大理寺正卿。1774年,鄧時敏告老還鄉(xiāng)。在他去世后不久,人們?yōu)榱思o(jì)念他,在村口建起了一座牌坊,上面刻著皇帝御筆親題的字,從此,這個村子就改叫牌坊村了?!拔幕蟾锩逼陂g,這成為當(dāng)時失勢的鄧小平的一條罪狀,牌坊村改名為反修生產(chǎn)隊(duì),牌坊也被搗毀。雖然后來村子又改回牌坊村的原名,但牌坊卻一直沒有重建。

鄧文明精力充沛,開明樂觀,熱心地方公益。在鄧小平離開家以后的一段時間里,鄧文明一度曾成為廣安及周邊地區(qū)頗有影響的人物。他指揮過數(shù)百人的民軍,當(dāng)過廣安縣的警衛(wèi)總辦(又稱團(tuán)練局長)。牌坊村一些還記得鄧文明的老人曾對外國游客介紹說,鄧文明平易近人,樂于同人交往,能夠和各個階層的人打成一片,在調(diào)解地方爭端時能夠秉公處理。在家里,他嚴(yán)厲而又溫厚,對子女的要求極為嚴(yán)格,但當(dāng)孩子們犯錯誤時,他也能傾聽他們的辯解。他生前沒有留下任何照片,但人們還記得,他在中年時就已經(jīng)謝頂,蓄著胡子。鄧小平倒一直沒有謝頂,但他在性格和氣質(zhì)上則繼承了父親的大部分優(yōu)點(diǎn):自信、有抱負(fù)、處事果斷。

鄧小平的母親淡氏卻并不引人注目。鄧文明在確定他的第一任妻子張氏無法生育后,才娶了淡氏。淡氏娘家的家境很好,她嫁到鄧家時的嫁妝是一張雕刻精美的大紅木床,這樣的嫁妝,貧苦人家是負(fù)擔(dān)不起的。鄧小平就出生在這張床上。20世紀(jì)80年代,在鄧文明的舊居里還能看到這張床。淡氏為鄧文明生了四個子女①:一女三男,鄧小平排行老二,卻是三個男孩中最大的,是家里的長子。后來,或許是在鄧小平1920年出國之前,淡氏變得體弱多病,并于20世紀(jì)20年代末期死于肺結(jié)核。沒有人寫過或講到過她和子女之間的關(guān)系,因此很難推斷她對子女們有什么樣的影響,也無從判斷她和子女們關(guān)系的親密程度和子女們對她有多大的依戀。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