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等收入者群體與社會治理(13)

城市社會治理 作者:李友梅等


另外,由于中等收入者群體往往有較高的政治參與熱情,這對于推進政治民主進程和社會治理體制的變革都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中等收入者是社會參與、社會監(jiān)督的重要力量,也只有廣泛的公共參與,才能實現(xiàn)我國的社會治理轉型。中等收入者群體將自身對于好的生活、好的社會的理解切實落實到了行動中,在社會治理中積極參與,樂于表達自己的意見與建議,具有濃烈的公民意識和較少的臣民意識,他們對現(xiàn)代民主和法治的理解比較深刻、全面,對專制和獨裁則持堅決反對的態(tài)度,這有助于在社會治理中發(fā)揮主體作用,改變以往社會治理中公眾參與缺乏的問題。良好的教育背景使得中等收入者群體深諳中間社會的優(yōu)勢與不足,在“衣食足而知榮辱”之后,他們參與政治的要求越來越強烈。他們出于反映和維護自身利益的目的,要求公平對待、公平競爭,維護合法權益的愿望日益強烈。他們的利益訴求,已不再單純局限于經(jīng)濟領域,而逐漸希望參與社會政治生活,實現(xiàn)自身的政治價值。中等收入者群體中一些素質較高、實力較強的人在這方面的要求尤為突出。中等收入者群體中越來越多的人成為人大代表或政協(xié)委員,在參政議政方面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他們的政治參與有不少是屬于自我保護的功利性政治參與,在參與過程中比較關心的是與個人利益發(fā)生直接關系的政治主題。中等收入者群體希望通過政治參與,為自身發(fā)展爭取更加公平的環(huán)境,提高自身的政治地位。但是,越來越多的中等收入者在政治活動中并不僅局限于自身利益的訴求,也很關注社會治理的各個方面(管前程,2009:80)。

但我們在第二節(jié)的研究結果表明,中等收入者群體更多強調(diào)個人生活,傾向于個人主義而非關注公共生活,因而在社會態(tài)度方面并沒有表現(xiàn)出更多的公共關懷。張宛麗(2003)也認為,中等收入者群體較為強調(diào)個性。他們關注自我的社會形象,追求社會成就,并具有一定的“精英化”“貴族化”心態(tài)。雖然關心并投身于一定程度的公益事業(yè),但是對于社會政治生活淡漠(張宛麗,2003)。衢州市某課題組(2012)調(diào)查了當今中國中等收入者群體的價值觀,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中等收入者群體對政治的關心僅僅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意識,沒有形成一種自覺的政治熱情,在面對現(xiàn)實社會時往往表現(xiàn)為只關注和自身聯(lián)系緊密的事件,對于和自己無關的事件往往會視而不見,這樣的政治參與度較低,很難對決策形成大的影響和推動(衢州市國家稅務局課題組、吳境、諸葛均,2012:27)。這說明中等收入者群體的政治參與呈現(xiàn)出一種復雜的狀態(tài)。

在政治參與問題上對于中等收入者群體積極性的否認,就引出了中等收入者群體關注自我和個體主義的討論。巫肇勝(2007)也認為中國中等收入者群體具有政治冷漠的特點。中等收入者群體具有強烈的自我保護意識,注重尊重彼此的個性,不干涉他人利益,這造就了中等收入者群體的道德冷漠和公共意識淡薄。因而他們在公共事務或是政治事務上表現(xiàn)出漠不關心的態(tài)度,對社會治理的各項事務也沒有參與的積極性(巫肇勝,2007)。孫秀林和雷開春(2012)的研究也發(fā)現(xiàn)中等收入群體中的新白領移民在政治參與方面沒有很高的積極性,政治態(tài)度也傾向于保守。同時,對于權威主義的認同會促使這個群體更可能參與政治活動,而對自由主義的認同會降低政治參與的可能性(孫秀林、雷開春,2012)。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