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五、復興,還是集體誤讀(1)

思想門:先秦諸子思想解讀 作者:黃堅


歷史總是藏著重演的可能,只是沒人知道它到來的時間。

先秦之際,墨學、儒學并稱顯學(這說法出自韓非,但其語與今義有別)。秦漢嬗替,墨學突然消亡,聲息全無,好像這世上從未有過一個叫墨子的,從未有過一個紅火一時的墨家學派。漫長的沉寂和靜默,直到中國的19世紀,在痛苦的呻吟中結(jié)束了。

墨子,沉睡兩千年后,一覺醒來,發(fā)現(xiàn)自己成為中國社會的一線偶像。

讓我們借用、回顧一下當時的名人名言:

今欲救之(指中國),厥惟墨學。

(墨學的)非命主義,直搗儒道兩家的中堅,于社會最為有益?!媸撬枷虢缫痪€曙光。

墨子真算千古的大實行家,不惟在中國無人能比,求諸全世界也是少見。

墨子又是個極端的人……他覺得舊社會整個要不得,非從根本推翻改造不可。所以他所提倡幾條大主義,條條都是反抗時代潮流,純帶極端革命的色彩。革除舊社會,改造新社會,就是墨子思想的總根源。

近代馬克思一派說,資本家的享用,都是從掠奪而來。這種立論根據(jù),和二千年前的墨子正同。

墨子是個小基督,從別方面說,墨子又是個大馬克思。馬克思的共產(chǎn)主義,是在“唯物觀”的基礎(chǔ)上建設出來。墨子的“唯物觀”,比馬克思還要極端。

——梁啟超《墨子學案》等,1921年

(墨子)其道德則非孔老所能窺視也。

墨子之教,實與天方(伊斯蘭教)、基督同科。

——章太炎

古時最講“愛”字的莫過于墨子。墨子所講的“兼愛”,與耶穌所講的博愛是一樣的。

——孫中山《民族主義》

列寧在蘇俄實行的與墨子理論近似,但比墨子的學說更徹底、更深刻、更偉大。

——蔡和森

墨翟也許是中國出現(xiàn)過的最偉大的人物。

——胡適

墨子是個勞動者,他不做官,但他是比孔子高明的圣人……是古代辯證唯物論大家。

——《毛澤東評點古今人物》

除這些引言之外,魯迅在《故事新編》里,直接贊頌過墨子的言行。魯迅作為大禹的故鄉(xiāng)人,對黑色的偏好,一直被認為與墨子有關(guān)。而魯迅,也將墨子視為中國的脊梁。蔣介石在“西安事變”期間,“閱墨子自遣”,后張學良勸諫,順帶勸說:“余覺委員長之思想實太右太舊”,“委員長所看之書多是韓非子、墨子一類,豈非太舊·”但蔣介石隨即以“爾是以馬克思《資本論》與共產(chǎn)主義等書為新書乎·……余在十五年前,已不知批閱幾次矣”之語回應張學良。

20世紀上半葉的中國,當時社會上最具影響的政治精英和文化“大腕”,在對墨子的興趣和地位評價上,章太炎與梁啟超,胡適與魯迅,蔣介石與毛澤東,并沒什么不同。中外、新舊思想猛烈碰撞之際,這些精英人物的心中,老子與佛陀,孔子與基督,墨子與馬克思,也沒有太大區(qū)別。當時任中共中央宣傳部政治秘書的陳伯達,在1939年寫成《墨子哲學思想》一書,毛澤東以略見欣喜和肯定的語氣,對陳說:“這是你的一大功勞,在中國找出赫拉克利特來了?!?/p>

那時,中國社會的眾多知名、重要學者,沒有談論過墨子的,可能沒有。就當時的客觀情景而言,以往以孔孟為標志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剎時間,變成了以墨為尊的局面。梁啟超的號任公,即取自《墨子》。

這,就是近代所謂墨學的復興。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