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慎的人不一定談吐犀利而富有機鋒,但他決不會讓人厭惡。他討厭無理和鹵莽的念頭,但決不盛氣凌人。而且,在日常所有的場合中,與同等級的人相比,他寧可表現得更為謙遜。他言談舉止符合禮儀規(guī)范,并虔誠、嚴謹地去尊重社會認可的社交禮儀。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人們都習慣通過踐踏理法、任性自然來表現自我個性——從蘇格拉底和亞里士多德時代到斯威夫特博士和伏爾泰,從腓力二世和亞歷山大大帝時代一直到彼得大帝,莫不如此。這未免為后世樹立了錯誤的榜樣,后人甚至摒棄這些偉人的優(yōu)點而專挑其缺陷來模仿。與這些人相比,審慎的人卻樹立了一個更完美的典范。
審慎的人意志堅定、勤儉節(jié)約并能為了長遠之計而放棄眼前利益。這為他贏得了公正的旁觀者由衷的贊賞、支持和幫助。這個旁觀者不會因他一時的困頓而厭倦,也不會因他追求一些迫切的欲望而受到誘惑。對他來說,他對審慎的人目前的處境感同身受,因為以后他完全可能遇到同樣的境況。他們因此更明白這對勤勉者的意義,所以,他理智地贊許這種合理的克制,并在以后相似的境況下實踐它們。
審慎的人不會因為窮困潦倒的窘迫而急著開創(chuàng)新的事業(yè)。他若要開拓新的事業(yè),必定要進行認真的考察和充分的準備,他會充分考慮每一種后果。自然,量入為出的生活是令人滿意的,通過此,他可以把生活安排得從容一些,還可以安心享受這得來不易并不斷增加的家產,并且,通過這種持續(xù)不斷的、細水長流式的積蓄方式,他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他不會欲壑難填,想要改變這種生活,也不會實施冒險計劃,落得個雞飛蛋打的下場。
審慎的人不會對那些不屬于自己份內的事情大包大攬。他只在自己的責任范圍內活動,不指望通過插手他人的事務得到提拔,不管閑事,不干涉別人的事情,不自作聰明亂出主意,不會在別人還沒有請教時就急于推銷自己的想法。他反對任何幫派傾軋和結黨營私的行為,討厭那些經世濟俗的陳詞濫調。然而,若有人請求他,他甘愿為國效命,不會借此耍手段在政界謀得一席。而且,他相信與其自己承擔管理公共事務的責任,還不如讓其他有才能的人來管理,自己樂得安享余生。究其根本,他討厭野心和功業(yè)的浮華虛榮,也討厭偉大而高尚的行為帶來的實際榮耀,他最喜歡小康生活中的閑適之樂。
總之,審慎是一種美德,人們認為,當它被單純地用來指導我們去關心個人的健康、財富、地位和名望時,它很有意義并且比較受歡迎,但它永遠都算不上最值得珍惜、最高尚的美德。也就是說,盡管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尊重,但似乎難以得到熱烈的愛戴和由衷的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