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我了解與克氏教誨(2)

探索與洞察 作者:【印度】克里希那穆提


普:它是怎么成為事實的呢?是不是通過自我了解的過程,通過在揭示它的洞察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這一點,它才變成了一個事實的?還是說,它是一個事實,就是因為你這么說過?

克:這個麥克風(fēng)是個事實,并不是因為我說它是個麥克風(fēng),而是我們都同意它是個事實。

普:但是當(dāng)你說“沒有權(quán)威”時,它并不是……

克:并不是事實。詞語并非事物本身,描述也并非被描述之物。那么我是不是明白了“詞語從來不是事物本身”這一點?“山”這個詞或者對山的描述并非山本身。這一點我明白了嗎?還是說,描述對我來說已經(jīng)足夠了,我只要沉浸其中就可以了?我接受了那個描述,它讓我滿意,我需要那個描述。經(jīng)由描述,我想要得到那個被描述之物,于是我執(zhí)著于那個概念。但我并不是說要完全排斥語言表達體系。

P. Y. 戴施潘達(戴):人必須說話,人類是用語言表達自己的動物。

克:我是用語言來交流的。如果我想要告訴你一件事,我就會使用我們都懂的英語,但我們都知道我用的詞語并不是我實際上的感受。

戴:沒錯。

克:所以詞語并不是那個東西本身。

戴:但事實上,我們要借助這個連接思維過程的紐帶來講話,或者我們也可以不借助這個紐帶來講話。

克:這是兩種不同的觀點,不是嗎?我們可以用語言來交流,也可以不用語言來交流。

戴:不,還是應(yīng)該用語言來交流,但不是這個次序。語言交流上有兩種次序。

克:我不太明白你的意思。

戴:比如說,在聽你講話時,我們很清楚地知道你講話的方式和我們是不同的。這一點很明顯。

克:你為什么這么說?

戴:“為什么?”是個很難回答的問題。但這是一種很確切、很肯定的感覺,就像看到這個麥克風(fēng)一樣真實。你的講話方式和我的不同,我們所使用的詞語只是來自于智性層面的,而你的詞語卻來自于一個更深層的源頭。

克:我明白了,先生。

戴:你的語言來自于一個更深的層次。

克:我可以膚淺地說“我愛你”,但我也可以說“我真的很愛你”,這兩者就有很大的不同,無論是從語調(diào)上、語言的含義上還是情感的深度上,都是不一樣的。因此僅是語言就傳達了深度。

戴:讓我再深入講一點。

克:請說。

戴:那其實是一種深切而又無法形容的感受,我或許可以稱之為“愛”,但事實上我不會把它說出來。我不知道該用什么詞來形容它。

克:我也許不知道確切的詞語,但我可以握住你的手。

戴:是的。

克:我可以用手勢來表達。

戴:是的,確實如此。但手勢和語言之間沒有關(guān)系。

克:我明白你的意思了。這就是你想表達的意思嗎?

普:不是,這不是我剛才要說的意思。我想說的是:我們在理解并加以超越的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之一就是,在聽了你的講話或者看了你書中的話之后,你的話確實變成了一種我們總是想努力去接近的抽象概念。

此外還有自我了解的過程,你話中的真理會在這個過程中顯現(xiàn)出來,但這樣的事情并不會經(jīng)常發(fā)生。我始終認為,毫無障礙地傾聽你,或許就可以為心靈帶來一場本質(zhì)上的轉(zhuǎn)變。但是你話中所包含的真相只有在自我了解的過程中才會被揭示出來。

克:我該怎么說呢?我不太明白你的意思。

普:我認為我們首先應(yīng)該來探究一下自我了解。我們好久沒有討論過這個問題了。

克:好的,那我們就來討論吧。讓我們從討論這個問題開始。

戴:我還想再說點兒別的:自我了解和詞句之間有任何關(guān)系嗎?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