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還沒有。我們先是回到了悲傷的狀態(tài)中。
克:不。打擊發(fā)生了,然后有一種逃離打擊的運動。你明白了嗎?
丁:明白。
克:詞語不是事物本身。如果詞語不是,那么思想也就不是。聽著,我明白了一件事情,這非常有趣。
普:你是對的,但我會使用“悲傷”這個詞。你可以扔掉這個詞,但我會使用它。我們有如此多的情緒,所以需要用不同的詞語來表達。
克:那么就保留這個詞好了。
普:就悲傷這件事情而言,即使你拿掉了這個詞……
克:……它還是在那兒。是的,當然。所以,我們有可能不給它命名嗎?在你命名的那一刻,你就把它帶進了意識。
蘇:在命名之前,悲傷的狀況難道不是意識的一部分嗎?
克:你說“之前”是什么意思?
蘇:在命名發(fā)生之前,悲傷的“現狀”是不是意識的一部分?在你稱它為“悲傷”的那一刻,它就有了一種不同的感覺。
克:我必須明確我們已經理解了彼此的意思。我們說過意識就是它的內容,而它的內容是由思想拼湊在一起的。全部的意識,包括隱藏的部分,所有這些都是由思想拼湊而成的。一件事情發(fā)生了,它的能量與震撼驅逐了意識:幾秒,幾天,幾個月或者無論多少時間。然后當那個東西,那個事件慢慢消退以后,你就開始給它命名。然后你就把它帶進了意識之中。但是當它發(fā)生時,它并不在意識之中。
弗:當你不去命名那個東西時——它是什么?
克:當你不去給它命名時,它是什么?它是完整的能量。
弗:那么為什么我們還要把它稱為“悲傷”呢?
克:因為我已習慣于把它稱為“悲傷”了。
蘇:因為意識與悲傷是在一起的。
克:當然。
弗:但是當我稱那個能量為“悲傷”時,我就是用它來指代某些東西的,那時它就是思想了。
克:不,不是。
普:這里肯定有一種不同。僅僅使用“悲傷”這個詞,而不涉及它所有的含義……
克:它就只是悲傷而已。所有那些內容都是附加在它上面的。
普:我的意思是:從本質上來看,悲傷具有愛的品質。
克:激情!
普:你使用“激情”這個詞。
克:這個詞本身是指……
普:拋開這個詞,悲傷仍舊在那兒,它并不是詞語造成的。
克:“悲傷”一詞起源于“激情”。
普:悲傷并不是詞語造成的。
克:沒錯,但是讓我們謹慎點??謶帧?/p>
普:恐懼是一種不同的東西。
克:等等。是“恐懼”這個詞引起了恐懼嗎?是否存在一種不帶詞語的恐懼?如果不是恐懼這個詞引起了恐懼,如果沒有詞語,那么留在那里的是什么?
拉:但是,悲傷、恐懼、憤怒,它們都是“我”,不是嗎?而這個“我”就是思想。
克:當然了。你知道什么是死亡。你曾經遭受過打擊,不是嗎?
拉:是的。
克:在那種打擊中發(fā)生了什么呢?什么也沒有。
拉:什么也沒有。
克:當你從它里面走出來時,發(fā)生了什么?
拉:會有命名。
克:不。實際上發(fā)生了什么呢?不要開始給它命名。實際上發(fā)生的是什么?這很簡單。你知道實際上發(fā)生了什么:你哭泣,你感到失去了一些東西,某些東西被切斷了,友誼、陪伴等,所有這些都被阻斷了。
拉:是的。
克:這種阻斷,這種感覺,所有這些你都稱為“悲傷”。
拉:是的。
克:那么現在,你可以看著悲傷而不帶著詞語嗎?在你使用詞語的那一刻,你就已經把它帶入了你自己熟悉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