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要繁榮,沒有寬松的環(huán)境不行,應該使文藝工作者有充分的創(chuàng)作自由;文藝要繁榮,沒有必要的條件也不行,應該為文藝工作者提供適當?shù)奈镔|(zhì)保障,這一切都是必不可少的。但唯物辯證法有一條基本原理:外因只是事物變化的條件,內(nèi)因才是事物變化的根據(jù),外因只有通過內(nèi)因才能起作用。文學藝術要真正搞上去,歸根結底要靠文藝工作者自身的艱苦努力。如果文藝界自己不爭氣、不作勁,外部條件再好,也創(chuàng)作不出震驚當世、流傳千古的佳作,也迎不來百花齊放、萬紫千紅的春天。
《齊心合力繁榮文藝——在天津市委、市政府召開的文藝創(chuàng)作座談會上的講話》(1986年6月28日)
塌不下心來吃不了苦,就出不來名篇和巨著。
過去,階級斗爭為綱,政治運動頻繁,不少作家、藝術家受到?jīng)_擊,很難靜下來、坐下來進行創(chuàng)作?,F(xiàn)在大環(huán)境好多了,但文藝界有不少人在公關、包裝上花的功夫太多,在潛心創(chuàng)作上花的精力太少。一部優(yōu)秀的作品是要花很多時間和精力進行構思、研究、寫作的。塌不下心來吃不了苦,就出不來名篇和巨著?,F(xiàn)在浮躁感充斥我們國家,不止是文藝界,各行各業(yè)、上上下下,都想來快捷的、撿便宜的。毫不夸張地說,浮躁感已經(jīng)演變成一種通病。
出不來精品,是不是還有別的原因呢?我想,看一個體制、一個政策、一個領導好還是不好,最大的一條,就是能不能把人的積極性調(diào)動起來,能不能把各方面的潛能發(fā)揮出來。我們寫文章顧慮很多,面面俱到,穿鞋戴帽,光光溜溜,油油滑滑,攥也攥不住,摸也摸不著。我們很多節(jié)目也是這樣,總是瞻前顧后、左顧右盼。馮驥才(當代著名作家、學者,現(xiàn)任中國文聯(lián)副主席。)等幾個人弄《宰相劉羅鍋》的時候,我看了感覺不錯,就告訴他們,先找個膽大的電視臺放,一天放兩集,越快越好。放完了老百姓都說好。我說,這個時候誰說不好誰就是和珅,結果誰也沒出來說不好。外國人拍電影、電視,賣不了座,賠了錢,是因為自己的本事不大。中國一部電影、電視要是花上幾千萬甚至于一個億,最后審片沒通過,這錢找誰要去?所以這是個很大的問題。我相信中國的作家、藝術家是有本事的,是一定能夠創(chuàng)作出無愧于時代的好作品的。關鍵是如何提供一個潛心創(chuàng)作的環(huán)境?如何把大家的潛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出來?這是需要廣大文藝工作者自身奮斗的事情,也是需要各級領導認真研究考慮的問題。
《看望政協(xié)文藝界委員時的講話》(2002年3月7日)
有的作品像時裝一樣過幾天就不“時髦”了,很重要的原因是缺乏理論功底。
要出好的作品,就必須學習。要學習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去觀察和研究事物,指導自己的創(chuàng)作。我過去講過這樣的話,有的作家的作品,之所以給人的印象不深,之所以生命力不強,有的像時裝一樣過幾天就不“時髦”了,很重要的原因是缺乏理論功底。大家都知道,世界上許多偉大的作家,同時又是思想家。要學習知識,包括歷史知識、社會知識和自然科學知識等。要緊緊地貼近群眾,了解群眾,貼近生活,了解生活。生活是一切創(chuàng)作的源泉,一切作品都來源于生活。要不斷地磨煉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學修養(yǎng)。功夫不負有心人。只有這樣,才會創(chuàng)作出無愧于時代的好作品來。
《在全國青年作家會議上的講話》(1991年5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