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醫(yī)學上對孩子的生長發(fā)育階段劃分得比較細,把孩子從出生到14周歲這段時間分為五個時期,分別為:新生兒期、嬰兒期、幼兒期、學齡前期和學齡期。
1新生兒期
新生兒期,是指孩子出生后28天內的一段時間。這段時間,孩子剛剛從母親體內脫離出來,開始獨立生活,開始自主呼吸和調整血液循環(huán),依靠自己的消化和泌尿系統(tǒng)攝取營養(yǎng)和排泄。孩子的生活環(huán)境,跟母親體內比起來,有了很大的變化,而孩子的身體調節(jié)和適應能力還很弱,所以容易發(fā)生體溫低、體重下降以及其他一些疾病。
所以,在新生兒期,家長要注意觀察孩子的臉色、哭聲、呼吸和大小便,這樣能及早發(fā)現此階段容易發(fā)生的一些疾病,及時采取適當的治療措施。在照看處于新生兒期的孩子時,要注意保暖,衣服要柔軟、寬松、容易更換,盡量不用紐扣和松緊帶;尿布也要柔軟而且吸水性強,尿布外面不要加用塑料或橡膠制品包裹;洗澡時,要避免弄濕孩子肚臍的部位,洗完澡,要把水擦干,涂點撲粉,以保護孩子的皮膚,防止皮膚破損和感染。還要經常對孩子的餐具進行消毒,預防感染。
另外,家長還要避免過多親友探訪,并且堅持母乳喂養(yǎng)。要知道,新生兒的腸道消化面積相對較大,有利于乳汁的充分消化和吸收。
2嬰兒期
嬰兒期,是指孩子出生后28天到1周歲之前的這一段時間,又稱乳兒期,是人一生中生長最快的時期。所以嬰兒對營養(yǎng)的需要也較多,如果喂下的食物不足或過量,或者營養(yǎng)物質搭配不當,就很容易出現營養(yǎng)不良或消化不良。若嬰兒吃的食物里長期營養(yǎng)素不充足,就可能引起發(fā)育遲緩和營養(yǎng)不良。所以,嬰兒期應該提倡母乳喂養(yǎng),合理添加輔食。當母乳不足時,我們就應該及時增補牛乳及代乳品。嬰兒期的小孩,來自媽媽的抗體逐漸消失,自身免疫力又沒有完全建立,容易患上感染性疾病。同時,嬰兒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功能還不健全,在高燒時容易引起驚風,出現抽搐、昏迷等情況。因此,在嬰兒期必須按時進行各種預防接種。除了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外,家長要常抱嬰兒進行戶外活動,多曬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