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末世孤忠梁鼎芬 5

百年滄桑話翰林 作者:邸永君


鼎芬窮其一生,皆在尋求忠君愛國、救國濟民之真諦。在數(shù)千年未有之變局面前,他不再留戀古人留下來的四書五經,而是放眼四海,吸納吞吐,容天下之技而為己之用,大力引進、傳播近代西方列強的農業(yè)、工業(yè)、軍事等方面的先進知識,并傳道解惑,為近代中國的工業(yè)化培植人才,奠定基礎。時內憂深重,外患頻仍,清廷在多重夾擊之下,盡力招架,忙于應付。名臣張之洞矢志探索富國強兵,以扶大廈之將傾。鼎芬協(xié)助之洞推行新政,創(chuàng)辦近代軍工、民用工業(yè),時人有“梁是張的影子”之論。與其說鼎芬是干將,不如說他與之洞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共同的救國理念使他們走到了一起。在近代思想史上,張之洞的核心理論是人所共知的“中體西用”論,主要表現(xiàn)在他的名作《勸學篇》中,而此篇正是由鼎芬一手協(xié)助撰寫才得以完成,其中包含著鼎芬心中理念,殆無疑義。

鼎芬個性鮮明,絕無油滑世故。與康有為既同為清末著名人物,都屬同鄉(xiāng),故而多有過從,交往甚深,其中恩怨也頗多曲折。早在光緒初年,兩位廣東名士便互慕才名,留有詩歌唱和之作。在鼎芬因參劾李鴻章而遷粵時,康氏依依不舍,曾作《梁星海編修免官寄贈》和《寄梁大編修》,為鼎芬壯行,一句“花發(fā)越臺重把酒,不須悲傷話時艱”,道出了兩人的惺惺相惜。戊戌變法前,康氏在北京成立強學會,以為維新派重要政治組織,鼎芬遵之洞之命,積極予以支持??涤袨?、梁啟超后來在上海創(chuàng)辦《時務報》,之洞大力資助,并委派鼎芬主管,常與康梁輩商議籌劃。

但時局演進,白云蒼狗,政見分歧在所難免,維新陣營出現(xiàn)分化。《時務報》上,梁啟超言論日益激進,時常言及“革命”,與鼎芬忠君理念產生分歧,且各執(zhí)己見,無法調和。鼎芬解除梁啟超主編之職。在張之洞的授意下,鼎芬編制了《勸學篇》,強調“中體西用”,同時攻擊康、梁等人信奉邪教,形如國賊、土匪。維新政變后,鼎芬撰《康有為事實》一文,羅列康有為罪狀三十二款,不僅批判其政見,且對其進行人身攻擊,揭其隱私,稱康有為是“一貪鄙狂悖,茍圖富貴之人”。兩人關系達到冰點。清廷退位,鼎芬與康氏趣味相投,惺惺相惜。兩位鐵桿?;逝赏鶃碛种匦旅芮衅饋怼T趶垊讖捅俚聂[劇中,鼎芬與康有為、陳寶琛等人用盡解數(shù),積極策劃,成為這場鬧劇的三位蹩腳導演。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