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成為一個“刻板印象”的人,他惟一令我們感到意外的地方,是他從來不曾讓人感到意外。
康德的許多朋友認為,克勞斯(Johann Christoph Kraus)是惟一真正有資格為我們介紹康德其人及其思想的人。他是康德從前的學生,長期的友人和哲學系中的同事。但克勞斯謝絕了這個工作。舍弗納說:“克勞斯是惟一可以勝任這項工作的人,不過要他為發(fā)表準備點兒東西比用一把小刀切下一片花崗巖還難。”(25)我們無從得知克勞斯是否礙于自己的完美主義而無法著手撰寫康德的傳記。不過真正的原因可能不在這里??档屡c克勞斯曾經(jīng)完全決裂。雖然他們在晚年不再刻意回避對方,卻也不再有言語上的交流,有人認為兩個人是競爭的對手,這的確也可能是事實。極力詆毀康德的梅茨格,對克勞斯頗為贊賞,我們不知道這是否與克勞斯對康德態(tài)度上的保留有關。我們可以確定的只是他未曾寫下關于康德的只言片語。舍弗納自己可能是更好的人選,但他也是興趣索然,甚至迫使博羅夫斯基擔負這一工作。(26)另外一個可能為我們打開關于康德的新視野的人,是哥尼斯堡的詩學教授珀爾施克(Karl Ludwig Poerschke)。他是哥尼斯堡里最早欣賞費希特的人,1798 年寫信費希特,告訴他說康德已經(jīng)沒辦法“集中精神”,也已經(jīng)不再出現(xiàn)在公開場合:
由于我經(jīng)常會和他聊天長達四個鐘頭之久,對于他的身心狀況十分清楚;他也毫不掩飾。在私下的談話里,我知道了他從孩提以來的生平;他讓我知道了他成長的每個最微小細節(jié)。如果將來有傳記作家像兀鷹一樣在他的墳上喧鬧,這些都可以派上用場。此地已經(jīng)有人準備好了關于康德的傳記與詩文,等著康德作古。(27)
令人惋惜的是,珀爾施克也沒有留下康德的傳記資料。
后來,康德在哥尼斯堡的朋友也陸續(xù)發(fā)表了他們對他的印象。他們零星提供了一些細節(jié),或者小故事,但都已無關宏旨,對于康德先前的形象也不能帶來重要的修正。(28)他們都停留在刻板印象之上,以佐證正式的傳記為滿足,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便是林克(Friedrich Theodor Rink)的《對伊曼紐爾·康德生平的意見》(Ansichten aus Immanuel Kant\'s Leben, 1805)。林克1786-1789年間是康德的學生,1792-1793年以及1795-1801年這兩個時期,是康德的??汀K埠苌偬峒霸缒甑目档?,還是著重于晚年的境遇,強化了博羅夫斯基、雅赫曼與瓦西安斯基的觀點。跟他們一樣,他的興趣在于為“虔敬派”(Pietismus)在哥尼斯堡的文化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作辯護。(29)其他在康德在世時或者死后不久所發(fā)表的傳記更不可靠,在使用上必須更加審慎。它們大致都是道聽途說,并不是以對康德與哥尼斯堡第一手的認識為基礎。我們因此必須主要依靠這三位哥尼斯堡神學家的敘述。
在其后的傳記作品中,最有趣的應屬賴克(Rudolph Reicke)1860年發(fā)表的《關于康德的生平與著作》(Kantiana: Beitraege zu Immanuel Kants Leben und Schriften)(30)它刊印了 1804 年4月舉行的康德紀念講座的資料,其中部分的細節(jié)與當時標準的康德傳有所出入,雖然與某些正式的傳記作者似乎有同樣的資料來源。我們不禁要問,為什么他們?nèi)绱撕鲆曔@些細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