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 生貴子天隨人愿 鬧分家恨地怨天…

農(nóng)民家史 作者:侯永祿


路井城自1869年修建成以后,為防止匪盜的搶劫也確實起了不小的作用,但給農(nóng)民下地干活也帶來了很多困難。自耿莊打城以后,城防局為了安全起見,只準(zhǔn)從西門進去。不論你地在哪方,即使是在東嶺,也得繞道去進出西門。干一天活就得耽誤半天工夫走路。后來逐步開放了南門、北門和大東門,大大方便了生產(chǎn)。但后新莊的人仍然得繞道走大東門進出,總覺不大方便。直到了1931年才挖掉了城墻外面的土,開通了小東門。就在開通小東門的前后一半年內(nèi),后新莊出生了好幾個小子娃。有侯丙辛、侯順前、侯定生等。人們都高興地說:“這是開通了小東門,進來了好脈氣。”潤科的女人這年農(nóng)歷的九月初四日凌晨子時也生了個男孩。真是喜從天降,天隨人愿,兩口喜之不盡,請文墨人起了個名字叫“永祿”。意即永遠享不完的俸祿。

從此潤科精神大增,干起活來大有心勁。好像永遠也不知乏似的。對待女人的態(tài)度也好得多了。歡樂的笑聲多起來了,吵罵聲聽不見了,再也不亂罵亂耍脾氣了。農(nóng)閑時,天不明就起床,搭起爐子,“叮當(dāng)叮當(dāng)”地打起鐵來了,一直干到深更半夜。有時擔(dān)上鐵匠擔(dān)子,去鄉(xiāng)下給人干活,步行十多里,不等主人家的門開,便守在門口等著,開了門就去開始干活,一直干到天黑。晚上喝罷湯,又步行回家。到家后就忙著擔(dān)水鍘草喂牲口,總不得閑。雖然身體勞累,但心里總是樂呵呵的。

這幾年本巷的“三興合”家由于做生意、經(jīng)商,大大的發(fā)了財,特別是經(jīng)過了民國十八年年謹,更發(fā)了很多困難財。把正院的上房、門房各三大間和東西兩邊的十間廈房一線起全部蓋成了頭等的新房子,并想繼續(xù)向西擴展開去。但緊西邊有半個院子,內(nèi)有三間舊廈子,卻是潤科家承受下本家熏先生的家業(yè)。想買,潤科卻貴賤都不賣,多次央人說話,總達不到目的。最后想出了個法子。潤科老屋對門北邊有“三興合”半個院子,門口有間半大房,院內(nèi)有四間廈子,互相進行兌換。潤科還不同意。三興合提出再貼補些現(xiàn)大洋,一直添到120塊時,潤科才答應(yīng)了。于是由侯桂福、侯總、侯保全作中管人,于1932年4月2日立約交價。那時120元折麥60石,18000斤小麥。

路井城內(nèi)除了大小寨巷有幾戶姓張的,和東西靳巷有幾戶姓靳的外,絕大多數(shù)是姓侯的。大巷西頭有個大澇池,澇池以西便是侯氏家廟。每年冬至進行祭祖,所以也叫冬至廟。1933年春,侯氏家族進行續(xù)譜,舉行續(xù)譜大典。小東門外,老崖地內(nèi)有侯氏家族的始祖爺?shù)膲瀴L,埝頭立一座大石碑。參加大典的人很多,看熱鬧的人更多,真是人山人海。潤科抱著兒子永祿,擠來擠去,生怕看不見。干脆把娃頂在頭頂上,讓娃看個清楚看個夠。因為譜上也寫上了娃的名字,是他傳宗接代的后繼之人呀!兩口心里別提有多高興!

只要天氣好,那里有會,有戲,有熱鬧,總要把娃帶去玩?zhèn)€夠。有啥好吃的好玩的,總要給娃買來,讓娃吃,給娃玩。走親戚,行門戶,總要給娃穿得新新的,少不了都要把娃帶上,顯嘩顯嘩(方言,炫耀炫耀)。

這年夏天,路井地區(qū)瘟疫流行,人們叫它“虎列拉”。來勢很猛,染病一兩天,不等請醫(yī)用藥,人便死了。潤科的母親六月十八日得了病,拉了一次血水痢,十九日便與世長辭了。連打墓的也急忙叫不到,草草的將就著把人埋了。埋在東嶺地里,和遷善老漢合葬在一起。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