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salt)這個詞來自于拉丁語中的報酬(saliry)一詞。在過去,黃金并不是一直都比鋼和鐵貴重。古代南美洲人在被西班牙征服之前,從來都不知道有鐵這樣一種物質;相反,這個地區(qū)盛產黃金,他們用黃金來制作裝飾品和廚具等工具。在古代埃及,銀比黃金更有價值,因為在石頭里面找到銀比找到金更難。
在發(fā)生突發(fā)事件的時候,黃金會發(fā)揮出其所在的價值,尤其是在股市暴跌、世界金融市場受創(chuàng)等情況下,黃金更加吸引人們的注意。一般情況下,黃金的價值與股價成反比,即股價上升黃金貶值,股價下降黃金價值上升。在1929~1932年的經濟危機時期,道爾指數暴跌90%,但是金礦公司homestake的股價卻暴漲300倍。在極端的情況下,紙幣可能變成一張廢紙,但黃金卻總是有用的。在2008年美國爆發(fā)的經濟危機中,很多投資者都買下了大量的黃金,導致了金條和金幣不足的現象發(fā)生。
最近幾年里,黃金價值一路上升,這使非洲和南美低開發(fā)資源國家又出現了大量的淘金工程。2008年7月,據《國際先鋒論壇報》報道,在這個地區(qū),人們?yōu)榱瞬杉鸬V,不顧生命危險,在沒有任何單位許可的情況下肆意開采,且采礦的人數正在不斷增多,這已經成為了一種社會問題。
像這樣的個人采礦者全世界共有1,300萬~2,000萬人,其中非洲地區(qū)就有600萬~800萬人。2008年9月,在印度尼西亞的江水里,第一次發(fā)現了黃金顆粒,從而引發(fā)了又一輪淘金熱潮。這里的人們發(fā)現,比起給別人打工,自己開采黃金更容易賺到錢,所以數萬名印度尼西亞人在南部地區(qū)開采黃金。根據專業(yè)人士透露,江底下層共儲存著18,400萬噸的黃金。
韓國有一個表示富礦脈的詞叫nodagi,因為人們在發(fā)現金礦脈時,并不是馬上就開采,而該詞匯便是來自于過去采礦者發(fā)現金礦脈時說的“no touch!”(韓國人錯誤的英語語法,意為“不要碰”,與nodagi諧音)。黃金的化學性質很穩(wěn)定,所以不需要對其進行麻煩的還原工序,不過黃金的生產至少需要5~7年的時間。
黃金不只是產于金礦,我們一般所說的從金礦采集來的黃金指的是礦金。礦金是地底儲存量極少的金礦石。此外,混在河流底層或低洼地帶中的金叫做沙金,沙金是石英礦脈風化后順水沉淀于河流地層或砂石下面的微量金。采集沙金的方法很簡單,把包含黃金的砂石放到容器內,倒入水后攪拌,因黃金的密度大于沙土的密度,所以會沉到杯子底部。但是從沙金中不能提取出純度為99%的黃金,所以還需要精煉的工序。
大部分的黃金都不在陸地上,而是在海底。在1立方千米的海水中包含著7,269萬噸氯化鈉、1,015噸氯化鎂、170,100噸溴、25噸銀、14噸金。但是,在這些礦物中,只有氯化鈉和氯化鎂以商業(yè)目的被大量從海水中開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