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再談浮屠與佛(2)

季羨林談佛(典藏本) 作者:季羨林


從上列這個表中,我們一眼就可以看出來,這些文字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大夏文,在這里,原來的梵文元音u變成了o或ou,此外則基本上保留了原形。一類是其他屬于伊朗語族的文字,在這里變化較大。與梵文原字相比,差別很明顯:由原字的兩個音節(jié)變?yōu)橐粋€閉音節(jié),原字的尾元音-a(巴利文是-o,梵文體格單數(shù)也是-o)丟掉了。唯一有點問題的是,摩尼教粟特文語尾上有-y或-yy,可能代表一個半元音。即使是這樣,也并不影響大局,-y無論如何也不能同梵文-u相對應,它可能仍然是一個音節(jié)。至于在1947年那一篇論文中最讓我傷腦筋的清音濁音問題,在這里已不再存在了。這里絕大部分都是濁音,只有摩尼教粟特文和佛教栗特文是清音。但是,根據(jù)H.W.Bailey的解釋,這也不是問題。他說:

在粟特文中,印度伊朗語族的濁輔音b d g在字頭上變成摩擦音βδγ,在含有b d g的外來詞中,它們都需寫成p t k。因此,pwty這個拼法就等于But-。在新波斯文中,but與這個形式正相當,意思是“偶像”。但是“佛”的含義在新波斯文許多章節(jié)中仍很明顯。

這樣一來,清音濁音問題中殘留的那一點點疑惑也掃除凈盡了。

Bailey還指出來,Bundhin中有but這個字,它是企圖用來代表Avesta中的Biti這個字的。新波斯文證明有*Buti這樣一個字的,這個字與粟特文的pwty完全相應。學者們認為,這就是Buddha“佛”。

根據(jù)上面的敘述,1947年論文中遺留下來的問題全部徹底解決了。再同“佛”與“浮屠”這兩個詞的關系聯(lián)系起來考察,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第一類大夏文中與梵文Buddha對應的字,有兩個音節(jié),是漢文音譯“浮屠”二字的來源,輔音和元音都毫無問題。第二類其他伊朗語族的文字中,與Buddha對應的字只有一個音節(jié),是漢文音譯“佛”字的來源。難道這還不夠明確嗎?這個極其簡單的現(xiàn)象卻有極其深刻的意義。下面二中再詳細闡述。

我在這里再談一談吐火羅文的問題。德國學者Franz Bernhard寫過一篇文章:《犍陀羅文與佛教在中亞的傳播》,主要是論證,佛教向中亞和中國傳播時,犍陀羅文起了極其重要的橋梁作用。他舉出“彌勒”這一個漢語音譯詞兒來作例子。他認為,“彌勒”這個詞兒是通過犍陀羅文Metraa譯為漢文的。他在這里順便提到“佛”字,并且引用了我的那篇1947年的論文:《浮屠與佛》。他說:

沒有提供一個詳盡的論證,我想指出,人們可以看到,漢文“佛”字音譯了一個古吐火羅文*but-(可以和西吐火羅文‘pudkte’中的‘pud-’與東吐火羅文‘ptkt’相比)——由此可見,“佛陀”是一個次要的(晚出的)形式。

證之以我在上面的論述,Bernhard的構擬是完全可以站得住腳的。這也從正面證明了,我對“佛”字來源的想法是完全正確的。

二、從“浮屠”與“佛”的關系推測佛教傳入中國的途徑和時間

關于佛教傳入中國的問題,我在1947年的論文中曾作過推測:

中國同佛教最初發(fā)生關系,我們雖然不能確定究竟在什么時候,但一定很早……而且據(jù)我的看法,還是直接的;換句話說,就是還沒有經(jīng)過西域小國的媒介?!幢銖年懧方?jīng)過中亞小國而到中國,這些小國最初還沒有什么作用,只是佛教到中國來的過路而已。當時很可能已經(jīng)有了直接從印度俗語譯過來的經(jīng)典?!端氖陆?jīng)》大概就是其中之一?!案⊥馈边@一名詞的形式一定就在這個時候……到了漢末三國時候,西域許多小國的高僧和居士都到中國來傳教,像安士高、支謙、支婁迦讖、安玄、支曜、康巨、康孟祥等是其中最有名的。到了這時候,西域小國對佛教入華才真正有了影響。這些高僧居士譯出的經(jīng)很多?,F(xiàn)在推測起來,他們根據(jù)的本子一定不會是梵文原文,而是他們本國的語言?!胺稹边@一名詞的成立一定就在這時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