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信者得愛 蔡少芬(1)

記取明媚時光 作者:獨居藍貓


《甄嬛傳》里的宜修,自始至終都并沒有得到皇帝的愛,她是庶出,就算先嫁了,可是雍親王喜歡的是她同父異母的姐姐柔則。柔則只是來陪妹妹待產,卻被他看中,柔則比她好看,比她多才多藝,可惜生得太美死得太早,她幻化成一個青春的影子,永遠鎖在皇帝的心里。后來找的妃嬪不過是她的替身,簡直如同《蝴蝶夢》中女主人夢魘般的存在。宜修空守皇后之位卻沒有孩子,所以處心積慮想除掉妃嬪們的孩子。架空的故事因著某些限制在拍戲時落實在清代,但故事是恒久的。整部戲充滿了莫名的悲戚感,女人間的勾心斗角實在太多,70多集都寫不完,但無論怎樣的爭奪,都只是為了一個男人,而之所以爭奪他,也無非是為了身后的權力和榮耀。

宜修在原著里并不美,作者屬意于蔡少芬來演女主角“甄嬛”,大概是因為當初看她演的《洛神》,美麗又富才情,命運跌宕,所以寫小說時都隱隱有代入感。但蔡少芬選了宜修皇后,演得甚好,看似嫻雅寡欲其實城府很深,最后對皇帝的哭泣也令人動容。感情的戰(zhàn)役中她自始至終都是局外人,“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的愿望在她那里成了空,跪坐地上徒勞地伸出雙手,分明是乞求垂憐的姿勢,但對面的人根本從未對她有更深的情意。

總覺得宜修可恨之余卻最可憐,毒殺寵妃或她們的孩子本身其實不單是為了自保,更多的是一種絕望。她是陪伴他最長的女子,但他的愛從未給過她,僅余尊重,還是看在死去的柔則的份上。皇帝其實是涼薄之人,假使柔則不是早逝,也許會如宜修一樣成了怨婦,“看朱成碧思紛紛”。

因著這戲,很多人居然認為那個瘦削、略顯老態(tài),甚至有些寡淡的皇后就像蔡少芬本人,絕對是誤會。

片子宣傳的時候一排“小主”們站出來,她最搶眼,一身明黃的百褶長裙或者黑色的松身上衣,搭配得恰到好處,眉眼明媚,那時候都懷孕了可是體型還是纖瘦,是人群中一眼望過去最奪目的那個。要論叉腰擺POSE,更是她的專長。16歲競選超模,18歲競選港姐,誰能比她更適合舞臺。

訪談時看得出她性子很活潑,普通話有些咬得不準,翻來覆去搗騰出來一句話聽著都要笑翻了。通常女人扎堆的地方都要演“宮心計”,可現實中,姑娘們跑過來向她道聲“萬福金安,皇后娘娘”,像小女孩過家家般歡樂融洽。最有脾氣的“華妃”也和她交好,她可是一點不像戲里的宜修皇后,爽快、明朗還漂亮。

最早看她是在無線的“超級模特大賽”上,那時候她16歲。相片登在一份周刊上,每個參賽的女孩都有一張照片,她那張化妝偏淡,穿橙色T恤,戴著棒球帽,尖俏的小臉,一雙大眼睛顧盼有神。其他的模特都是年紀稍大的,有經驗。進入了總決賽,獲得冠軍的也不是她,但看過那張照片,覺得她很像邱淑貞,有種伶俐慧黠的味道。少芬、淑貞這樣名字普通的女孩,給人應該老老實實做個家庭婦女的感覺,但她們卻因天生麗質投身娛樂圈。

再后來是1992年的“港姐”競選,晚上播,第二天就要考試了,我抽空看了兩眼。初賽的旗袍設計得別致,鮮艷的顏色滴染在旗袍上放射狀鋪開,襯得佳麗們嬌艷欲滴。學校圖書館有《大公報》之類的香港報紙,登出所有候選者的資料。我當時覺得郭藹明最有氣質,鵝蛋臉,眉目挺秀,身材纖細,還是南加州大學電子工程系碩士,冠軍應該像她這樣,學歷上佳氣質大方。定妝照上的蔡少芬,刻意電了奧米茄頭,穿艷紅,背景也無比俗麗,為了顯得成熟些,但豐滿的雙頰還是暴露了年齡。

男生中午吃飯時議論起來,公論是“蔡少芬最好看啦”,對比平凡無奇的同齡女中學生,她真是非常艷麗。粵語形容一個人漂亮出眾,謂之“標青”,這就是她給人的感覺:衣架子的高挑身材,兩頰微豐,杏子臉,古典的類型,尤其是頭發(fā)盤上去,像聊齋里的小狐仙。只是她在問題回答環(huán)節(jié)失分太多,相比之下,郭藹明表現得很不錯。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