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緋聞的女演員總是吃虧的,記者筆下的楊怡像杯“白開水”,覺得她的感情生活乏善可陳。“女性的身份成了原罪”,不論怎么著都是你的錯,好看點的就是蜜糖砒霜千人斬,樣子平實點的就是白開水?,F(xiàn)在的宣傳著眼點在緋聞上,一有新戲開,最好男女朋友分手,或者半夜摸上酒店開房才能獲得關(guān)注,好歹也要奉獻些茶余飯后的談資。
可是在我心里,演員如果想活得長久點不是應該更在演技上下功夫嗎?像那種慣性劈腿,或者離了再結(jié)再離再復合的戲碼總在宣傳期出來,搞久了大家也都不耐煩了,要不要這樣戲劇性地展示自己的私生活啊!公私分明才是正常人好不好?
楊怡畢業(yè)于13期無線電視藝員訓練班,運氣和同期的旁聽生林峰還是有點差別。1999—2003年還是從尼姑、婢女、路人甲做起。
直到2003年拍了《大唐雙龍傳》,才把大青衣的調(diào)子給定了,大概以往港劇里金庸的小說被翻拍太多,所以轉(zhuǎn)拍了黃易。而這部戲也讓她初嘗了紅的滋味,重播次數(shù)在某臺都成了暑假鎮(zhèn)臺之寶。她的“李秀寧”演得很不錯,歷史上的平陽昭公主在里面幾乎是天仙化身。雖然黃易浩浩63卷里有很多美人都愛慕有限的幾位英雄,完全符合男人的現(xiàn)實價值觀,“東邊我的美人,西邊黃河流”,美人前赴后繼,江山如此多嬌,完全是權(quán)色盡收的架勢,但作為寇仲生命的原動力,李秀寧比其他姑娘都矜貴,至死沒有被泡到,永遠成了心上的朱砂痣。小說里她是個頗具權(quán)謀的女政治家,女人的身體內(nèi)充實著一枚漢子的心智和靈魂,總在情生意動時開始衡量算計。戲里倒沒把她寫得那么深不可測,圣女也有破功的時候,不枉寇仲吐了一次次血,想來一個人真里有偽也是正常的,比起柴紹這樣的高干子弟,寇仲只能算草莽英雄,政治聯(lián)姻不過是為了穩(wěn)固政權(quán),李秀寧之后心心念念都在掙扎,看得人著急。
編劇很喜歡玩虐情的把戲,在多角戀愛的漩渦里“無情不孽,無人不苦”?!八斡裰隆逼鋵嵑芎?,但自始至終“李秀寧”還是我最喜歡的女主角之一,豪邁大氣卻又頗具深情,因為那份身份懸殊的矜持,在感情的表達上始終欲言又止。我記得最深的是寇仲藏在她桌子下滾出來的時候,兩人眼神交匯,她不是驚懼,卻是羞怯,感覺他倆還真有火花。日后寇仲為了李家江山送了命,臨死一刻依舊深情在睫,他一點不悔,是“拱手讓江山,低眉為紅顏”的最高境界。
2008年的《家好月圓》,她演的小月大大咧咧沒有心計,只會用蠻力去示愛。誰知道愛情也是門功夫,得來點花拳繡腿糊弄,所以戲里甘永嘉喜歡更嬌嗲的嘉美,暗戀他的小月氣得跑出去,被人冤枉了也總是淚流滿面說不出話。不過說起來,甘永嘉在戲里是小月的“干哥哥”,即使沒真實血緣關(guān)系,這戀愛也夠別扭的。要在寶島臺灣,也許她能靠出色的哭功,扮演被婆婆虐待的苦命媳婦或者被遺棄的孤女,但在這部戲里也就是演得恰如其分的女配角。
2009年的《宮心計》里的“姚金鈴”。徹底轉(zhuǎn)型。扮奸妃幾乎是拿獎首選。姚金鈴絕對不是好人,她睚眥必報,卻直接奏效,不隱藏自己的私欲和野心,抓牢了機會就攀上去,把其他姑娘打壓得不能動彈。《宮心計》講的還是舊故事,深宮內(nèi)勾心斗角映照的是亙古不變的人心。普通人為了向上爬得靠攏不同的利益集團,到自己逐漸得寵地位穩(wěn)固,再把失去的損失補回來。它代表的“上位潛規(guī)則”,到今天還在時尚雜志上用來教育小白領們。“姚金玲”反映的是一個復雜的、惡的自我的形成,因為世道太壞,人性又頗復雜,單純的善良、寬恕、忍耐只是一種理想人格,接近完美卻失真,在殘酷的當下行不通。至于把姚金玲那套處世哲學和“成功學”掛鉤,雖然我也鄙視整天以“成功”二字洗腦,但今時今日的姑娘們要太老實聽話就是吃虧啊。再說金鈴姑娘前面不也是任勞任怨地干活嗎?可是要是做一頭任勞任怨的牛,結(jié)果不是被人殺嗎?